2021年11月03日
第04版:

凝聚银龄智慧 助力高质量发展

——邹城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创新开展各项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杜建国 王娟

近年来,邹城市老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济宁市老科协的大力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科协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打造工作品牌,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建言献策、服务“三农”、科普宣传、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市老科协事业有了新发展、新突破。

组织专题调研,服务产业发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有关老专家重点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加强老科技工作者健康管理与养老服务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倾听百姓呼声,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经过筛选和综合分析,形成客观性和现实性、意义重要、作用明确的意见建议60余篇,从体制、机制、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积极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立足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依托老科技专家智力资源,以“银龄智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助力工业强市建设。

召开了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现场会,制定下发了《关于老科协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统筹协作,着力搭建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好访企问需技术对接服务,为老科技工作者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搭建良好平台。

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老科技工作者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推动老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和专利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老科协工作站,加强企业老科技工作者团队建设,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深入了解企业技术瓶颈和创新突破点,助力传统企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为企业技术创新建言献策、纾难解困。

围绕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本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把服务“三农”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每年多次组织老专家到点上、面上指导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培训、科技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创新等排疑解难活动。

搭建服务平台,做好“科技对接”。引导支持科技、经济、文化、卫生等领域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专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余热。成立了老科技人员“人才库”,充实完善了种养殖大户“信息库”,积极为老科技人员和种养殖大户搭建服务平台,做好“科技对接”,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网上咨询直接到人等长效措施,解决了农业技术成果应用推广“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开展农业科技项目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采取老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协办”的方法,建立了以食用菌、林果、养殖为主的高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的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共建邹城市老科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个。

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组建了老科协科普专家服务团,编印了科普知识系列读本《科学养生之道》《科普常识读本》等,举办科技巡回培训活动,免费发放科普资料。邀请省、市著名林果专家分别到张庄、城前等镇举办大樱桃栽培与管理、金银花种植、畜禽防控、品种改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场讲座,传授樱桃管理、品种改良等技术管理知识,推广普及新技术,解决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

开展科普宣教,普及科学知识

组织老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全国科普日”等活动,通过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培训班、乡村义诊等形式,现场为群众解答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问题,为农民义务诊疗,累计举办各类科普讲座和培训班30期,义诊送健康活动10余次,印发各类科普读物2万余册,受益群众万余人。

组织老科协部分会员和各专委会成员参加中科院老科学家、山东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专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科普宣教活动,有效助推了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2021-11-03 ——邹城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创新开展各项工作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3789.html 1 凝聚银龄智慧 助力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