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静
《大学》是儒家修身为政的经典纲领。首句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提出了“大学”的思想核心三纲领。“明明德”,修己之德,弘扬光明品德;“亲民”,化育新民,百姓弃旧图新;“止于至善”,“明德天下”,建立理想社会。“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位一体,“明明德”即“亲民”,“亲民”即“明明德”,“明明德”“亲民”的目标“止于至善”。即从修身立德做起,修己安人,治国平天下。
知古鉴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为政之道,修身为本”,“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如何修身为政呢?
明明德。关键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标准和“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首先要对党忠诚。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要涵养道德操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一个人廉洁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涵养道德操守功夫在日常。再次,要培养担当精神。打铁需要自身硬。党的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甘当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
亲民。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一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我们要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养。“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道德准则。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止于至善。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二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体现中国担当,实现将中国的发展机遇转变为世界的发展机遇,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系嘉祥县人大常委、三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