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3日
第03版: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崔德路

立国先树人,树人首立德,立德在修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把党性教育称之为共产党人的“心学”,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人的“心学”,就是“不忘初心”之学,其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修心的思想,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领导干部只有修好“心学”,才能从根本上立好政德,才能在为人民谋幸福中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修心”。《大学》强调“心正然后身修”。北宋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代王阳明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心学等等,都是说要立初心、守初心。儒学作为成人之学、君子之学,其心传“家法”可概括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就是要用道心统摄人心、用良知克制人欲,使人向上向善。

立政德,要常戒侥幸之心。孔子首倡“士志于道”。士志于道者善守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东汉时期的“杨震深夜拒金”就是严守善道。士志于道者乐于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所谓孔颜之乐就是乐于此道。士志于道者慎其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孟子内心坦荡,胸怀浩然之气正源于此道。士志于道还要不存侥幸之心。《围炉夜话》言:“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不少人往往以“侥幸”开始,以“不幸”告终。“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党员干部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大责任,应常戒侥幸之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克服侥幸心理处入手坚定理想信念,立大志、明大德,将共产主义理想这个大道,牢记在心、紧扛在肩,把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从容走好正道。

立政德,要常葆赤子之心。孟子讲:“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把13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磅礴力量。”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说:“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不忘为民之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才能真正得到人民拥护,才能不断前行,从容走好为政路。

立政德,要常怀规矩之心。“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王阳明说:“数年切磋,只得立志、辨义利。若于此未有得力处,却是平日所讲,尽成虚话,平日所见,皆非实得。”方孝孺也讲:“入道之路,莫切于公私、义利之辨。”义利之辨的核心在于行为准则之辨,其实质就是规矩之辨,就是要告诫我们讲原则、知荣辱。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一旦犯事,什么都没了,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那些大贪巨贪,最后不就当了一个财物保管员吗?就是过了个手,最后还要还财于民、还财于公。不要做这些事情。”习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令人警醒!搞一次特权,丢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失一分民心。正所谓德为才之帅,为政之德在于清廉,共产党人要把握好义利关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清正廉洁的底色,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从容走好人生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面对新的问题挑战,共产党人要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在实践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担当作为中砥砺心性、锤炼党性,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检验政德的根本标准,真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辉煌业绩。

(作者系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副院长)

2021-11-0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3773.html 1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