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玉文
巍巍中都,儒贤圣地。公元前501年,孔子初仕中都宰,设坛讲学,实施仁政,教化之风,弦歌不辍。在“十四五”新起点,汶上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更加公平、更具特色、更高质量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元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殊教育全面提升,民办教育充满活力”的跨越发展新道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为民发展思想。汶上县教体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领干部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育人一线、教学前线,树立起教育行稳致远的最大底气和自信根源。
深化育人体系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汶上县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坚持德育为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校园体育艺术活动丰富多彩,乐器演奏、手工制作、戏剧表演、创客空间社团活动如火如荼;18个全国足球、排球特色学校在省市大赛中佳绩频传。
全面推进大阅读工程。大力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建设,配齐配强基础设施。通过经典诵读、课本剧展演、校本课程研发等渠道,探寻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之路,浸润国学智慧,沐浴文化之光。
拓展教学教研路径,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汶上县教育坚持“教学中心,质量核心”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促内涵提升,推动教育跨越发展。
实施教科研基地建设。以“三雁工程”为抓手,培养优质教师队伍。抓好领雁高飞,组建278人教研团队,打造8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引领雏雁起飞,以青蓝工程带动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促进群雁齐飞,建立49个县级学科教研基地,推进“基地孵化”,通过开展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等活动,打造了具有汶上特色的教学研共同体团队。
探寻教学教研新路径。立足核心素养培育,加强关键环节研究,各学校涌现出了“新五环节生态课堂”“两面三段四环学案导学”“一案三性四环节”等一大批课堂教学新模式。强化课题引领,注重课堂研究,该县课题立项率和结题率均位于全市前列,《学生潜质的发掘研究》等课题被立项为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打造“智慧教育”新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全县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师减负、学生增效、教学精准。率先在全市开展“同步课堂”建设应用试点,通过城乡学校共同体、县域网络教研一体化等创新应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
聚焦素质能力提升,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汶上县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培育“四有好老师”为目标,打造出一支综合素养强、专业水平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实施“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以培养十名名校长、百名教学骨干、千名爱岗敬业好教师为初期目标,推进人才培优工程。汶上县教育教学取得了质和量的双突破,一大批同学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录取,汶上一中受到济宁市人民政府通报表扬,汶上县教体局连续多年荣获市级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