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
第01版:

产业项目建设行疾步稳

——我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孙逊  杨兆锋

本报通讯员  李靖

在上海金山和浙江舟山的配送航线上,一架“大白鲨”正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极速飞驰,海鲜从出海到端上餐桌只需1个小时!这项出乎很多人意料飞行任务的执行者,就是山东顶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大白鲨”v50物流无人机。近年来,我市纵深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一批像山东顶峰航空公司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决策部署,以“强力突破重大产业项目”为核心,以129个省级重点项目和122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为抓手,从顶层设计、项目谋划、创新服务、要素保障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保障新旧动能转换从“三年初见成效”到“五年取得突破”顺利转变。

创新体制机制

升级顶格协调推进体系

我市在全省率先组建新旧动能转换指挥部,以指挥部模式推进项目建设,实行1个指挥部统一领导、2个业务科室日常推进、3个工作小组统筹协调、15个专班分头落实的“12315”组织架构。今年再次进行了体制创新,实行“双指挥长”制,在原指挥部基础上,下设“重点产业项目推进”和“‘231’产业集群培育”两个工作专班,谋划实施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发展壮大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是山东省唯一一个以指挥部模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市。

市发改委制定出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编制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制定未来两年新旧动能转换主要目标、具体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压实“10+5”专班责任,分产业、分领域、分区域拉出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项目谋划推进等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完善督办制度和评价机制,推动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顶格协调推进体系。

提前谋划布局

组建省市重点项目库和储备库

积极争取省级重点项目。2021年我市129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其中省重大项目37个。与全省相比,我市“十强”产业项目占比83.8%,超出全省8.1个百分点,产业项目发展优势显著提升。省重点项目92个、数量列全省第4位,总投资865.87亿元、规模列全省第5位。

高标准组建市级重点项目库。年初筛选确定实施市级重点产业项目120个。项目平均单体投资额超过11亿元,其中,总投资过10亿元项目有52个,项目规模明显大于往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7个、年度计划投资155.8亿元,数量和投资均占项目大盘子的4成。

提前布局2022年重点项目储备库。市发改委深入一线,结合“十四五”规划,围绕各县市区主导产业,对县市区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树立“项目结构就是产业结构、项目投资反映经济体量、通过项目培育产业体系”的鲜明导向;会同市“十强”产业专班、产业研究院对县市区储备项目进行筛选论证,拟定97个重点项目,指导做好项目落地前的手续办理、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聚焦项目推进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扎实开展“一大三小”专项督查。创建“大闭环、小分队、小纸条、小专报”工作法,紧盯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全生命周期,市发改委每月组织核查小分队深入项目一线督进度、疏堵点,对落后项目下发预警“小纸条”,对县市区经验做法梳理形成“小专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大问题”、推动“大变化”;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项督查12次,调研项目1200余次,印发《重点项目进展月度通报》5篇,发布《新动能专报》156篇,督办解决项目问题140余个。

深入实施“挂图作战”“劳动竞赛”。对省市重点项目逐个明确攻坚目标、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亮牌督导;大力开展“我是状元”劳动竞赛,授予“济宁状元”荣誉称号,激励全市上下积极投身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主战场中来。

建立领导联系服务机制和项目问题闭环解决机制。每个项目均由市级领导或市直部门领导专门联系,“一对一”服务;建立健全“搜集提报——分类转办——督办问责——反馈评价”的项目问题闭环解决流程。

“要素跟着项目走”

强化要素服务支持力度

强化土地要素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市发改委联合市自然资源部门对151个省市重点项目进行了落地审查,制定预支保障方案,为天意机械、晶导微电子等77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解决5500余亩用地需求。

强化资金要素支持力度。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结合项目实际,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目前已积极协调有关机构部门,通过专项债、基金、银行贷款等方式为15个项目解决融资需求22.37亿元。

强化手续办理保障力度。建立“每周见进度,每周有进展”的工作机制,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项目手续电子档案,推动符合条件的省市重点项目纳入审批绿色通道、并联办理,“即来即审”,目前省市级重点项目立项办结率达100%,环评、能评、土地、规划等手续办结率达到90%以上。

截至9月底,121个省级项目完成投资342.2亿元,投资完成率103.4%;122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05亿元,投资完成率95.9%,均快于时间进度2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中韩高端装备、尼山鹿鸣、微山湖5A景区等55个项目建设大提速,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睿安新材料、信发液压、中冶经典等20个重点产业项目提前竣工投产,预计可拉动全市560亿元以上投资,解决近3000人就业,进一步增强我市产业吸附能力,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和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2021-10-25 ——我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2960.html 1 产业项目建设行疾步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