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明 郭立
今年以来,汶上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一批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以指挥部牵头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完成68栋回迁楼建设,年底将完成小楼片区、东门新村片区、东门小学片区和白石镇白石社区的回迁安置,实现1.3万棚改群众顺利回迁;重点实施汶上一中家属院、人民医院家属院、财政局家属院三大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实施泉河路、峨眉山路、五台山路大修,花园路、政和路、金城路东延,兴中路新建,总长度9.8公里。新改扩建泉河大道、次义公路等道路9条,铺设雨污管网24.7公里,完善了路牌、公厕、垃圾站等公共设施建设,市容整治全面铺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持续推动城区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在城区主要十字路口、较宽绿化区域等处修建生态小游园,整治裸露土地1.95万平方米;开展城区内垃圾收运和无主垃圾清理工作,日产日清生活垃圾200吨,无害化处理率100%;坚持从巡、养、管、防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主次干道、路灯、路沿石、人行道等的管理维护。截至目前,共维修城区破损路面6500平方米、维修调整路沿石2720米、维修路灯1367盏。
新增校舍面积2万余平方米,新增学位2000余个,极大改善了城区学位紧张问题。扩增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开元幼儿园、坝口社区幼儿园、白石社区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深入推进“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加大教师招聘引入和培训培养力度,全县教师队伍力量持续壮大,素质快速提升。县人民医院六大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名医工作室”正式签约揭牌;县中医院二期项目稳步推进,县二院门诊病房楼、次邱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楼即将竣工,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着力打造特色专科,实现医院错位发展,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积极落实医疗保险待遇。今年以来全县基本医疗保险报销5.3亿元,惠及53万人次;深入开展医保政策“五进”宣讲活动,覆盖15处镇街,100个村居;不断完善下放镇街医保服务站职能,把8大类18项高频服务事项前移到群众家门口办理。新建中都社会福利中心1处,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3处,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7处,(给民政要材料)新增护理床位150张。1至9月份为6394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489万元。
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开展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各镇街共摸排低保边缘家庭1676户,初步建成全县低收入人口数据库。1至9月份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6589.15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2719.81万元。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对全县272名高龄、失能、残疾老人家庭及经济困难老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对0至17岁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为全县306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补助290万元,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2892人次,资助金额2400万元。
全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成文化惠民演出667场,送戏下乡1312场。扶持优秀群众文化队伍61支,组织开展诗词、广场舞等培训170场;文化广场、乡村儒学讲堂实现全覆盖;360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做到定时免费开放。积极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加大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全县现有大型、小型健身广场7处,15个镇街均建有1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篮球场。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对全县165处健身广场526件健身器材的维修更换工作。
聚焦“一次办好”,深化流程再造。创新行政审批“1+3+3”模式,推进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县乡同权,实现全程网办50项,就近办理“一窗通办”247项,群众办事更便捷、更省心。深化行政执法综合体制改革,推动执法力量下沉、镇街增权赋能。充分利用民意“5”来听、O2O服务管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收集解决群众诉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汶上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人民幸福作为执着追求,汇聚发展合力,擦亮发展底色,提升民生温度,奋力开创汶上县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