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
第01版:

以生命赴使命 用忠诚显担当

——追记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纪检监察室主任、辐射科科长董鲁光

■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胡克潜 王勇

桌面上泡好的茶水,他还没顾上喝几口;电脑上登录的工作微信闪烁不停,界面却永远留在了“汶上环保工作群”。工作台账、文件资料、记事本一摞又一摞,并排放的两张桌子就是他的“战场”,承载着董鲁光11年激情燃烧的青春与梦想。靠墙的一整排档案柜里,数百个标注清晰、整齐码放的档案盒就是他的“战绩”,浸润着3000多个日夜的汗水和心血。

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纪检监察室原主任、辐射科原科长董鲁光的生命定格在了2021年9月26日。在送别的人群中,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大爷挤到最前边,在他的遗像前,边用激动颤抖的双手,一个一个的摆放着核桃,边呜呜地抹泪边念叨:“孩子,那年要不是你拒批了要落到俺村的污染项目,俺哪能种出这么好的核桃,你尝尝?” 一句句道别,诉说着大家的痛心与不舍;一行行热泪,寄托着众人的哀思和悲伤。

兢兢业业又孜孜不倦

80后、共产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济宁市“千名人才”、驻村第一书记、曾参加援疆支教工作……在他的人生符号里,除了这些亮眼的头衔之外,更有从业十余年孜孜不倦的工作激情。

2010年,董鲁光考录到汶上县环境保护局,从此与环境保护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隔行如隔山,为胜任艰巨工作,他在学中干、干中学,每天起早贪黑恶补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很快熟悉了具体业务,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董鲁光原所在监督管理科一线,主要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这项工作很琐碎、很费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干就是十年,却始终保持着刚工作时的热情。“在每一个工作现场,鲁光都严格按照项目审批规范,严格把关、逐一查验。鲁光常说,环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口’,我们从事的项目审批,就是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把关人’,这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既要对企业发展负责,也要对生态环境质量负责。”汶上县分局监督管理科科长房立新回忆道。这些年来,由他经手审批的规模以上建设项目1119个,主持验收的建设项目557个,接受群众咨询600余次,否决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30余个,从没出过任何差错,也没有一次投诉。

董鲁光一直从事一线业务,突发或应急处理的事情较多。家在济宁市区,他其实很想回家,但他却很少回家,经常忙到深夜睡在局办公楼,在他的作息概念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五加二、白加黑、连轴转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些,董鲁光却说,活儿总得有人干,咱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更不能退却。2019年的一天,董鲁光在中都街道开展入河排污口摸排,行至泉河岸边时,发现了一处正在排污的雨水口。为了弄清楚污水来源,一起排查的工作人员是名老同志,正准备下井,董鲁光一把拉住了他,笑着说:“我年轻,还是我下吧!”董鲁光戴上头灯,攀着锈迹斑斑的脚手架,下到井底,细细探查,成功锁定了污水来向。从井里上来,他身上挂了好多蜘蛛网,到处蹭得又黑又湿,手上脸上也被蚊虫叮了不少包。他浑然不觉,只兴奋地喊道:“找到了,就那个方向!”今年8月29日是个下雨的星期天,董鲁光放心不下济宁中都木业公司的放射源送贮事宜。他当时身患重感冒,自己冒雨开车直奔企业车间,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多,没吃一口饭,一直全身心关注并指挥技术人员拆装完放射源,安全放到铅箱,直到送贮车辆安全驶出木业公司,送往安全储存地点,董鲁光才放下心来,他感冒发烧、呕吐不止在医院打了七天吊瓶才好转。

一谈起董鲁光,局机关同志们就两眼噙泪、激动不已。“鲁光先后从事的环评审批监管、辐射等工作,都是事关全县发展大局最重的环保核心业务,不敢说他把工作看得比命都重要,但实质上他就是这样做的,工作起来那股子拼命劲儿,你劝都劝不住!”

心怀愧疚又铁汉柔情

在同事们的心目中,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似近在眼前,又恍如隔世。

在同事们的记忆里,董鲁光是个工作狂,一心扑在工作上像个“拼命三郎”,可在妻子丰会民和女儿眼里,他却是个知道顾家的好丈夫、好爸爸。说起现在的班级家长群,女儿都会装作生气地说:“我的爸爸是群里最不活跃的爸爸。”听到闺女的抱怨,董鲁光也总会满怀歉意地说:“爸爸忙,真的顾不上看群里的信息,有妈妈回复就行。”有时,他忙起来一连几天都顾不上回家,孩子想爸爸,丰会民就带着孩子去单位“探亲”。电话里不忍责备,见了面总少不了埋怨,他只能一边哄着,一边忙碌个不停。实在看不下去,她就让孩子在一边玩,自己含着泪上前凑手帮忙。时间久了,丰会民和他的同事们也都熟悉了,知道为了我们的蓝天白云净土,每个环保人其实都把青春、汗水和心血洒在了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

工作之余的董鲁光是个热衷钻研厨艺的爸爸,只要一有时间就做给孩子吃。看着女儿开心地吃饭,他总是不忘叮嘱几句:“多吃一个,再多吃一个。”只要不加班,他都会和女儿约定好第二天早饭吃什么,一早起来就钻进厨房一通忙活。他对这个家心怀愧疚,所以在家里他总是展现出“铁汉柔情”的一面,能承担的家务活都承担,下班路上也总会拐个弯儿,到超市买些生活用品和女儿爱吃的菜。

“我深知,鲁光是真心热爱这份工作。家里的书桌上,有厚厚一摞笔记本,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企业信息,都用编号一条条的详细记录着……他也是爱这个家的,他很愿意把生活过得五彩缤纷……如果我和他每天朝夕相处再多一些、督促他饮食作息再规律些,他是不是就会在这世上停留的更久一些?”董鲁光的妻子丰会民谈起丈夫,坚定的目光里透着不舍和难忘。

一丝不苟又无怨无悔

采访期间,记者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不管什么事,只要找到鲁光,没有不行。”他犹如脚踏实地的老黄牛,乐于助人,乐于奉献。董鲁光对电脑的运用非常熟练,查个资料、修修电脑,不管是私事还是公事,只要大家找到他,他从无二话:“行,我马上去!”董鲁光不仅专业能力突出、扎实,还敢打敢拼、从不叫苦叫累。安排给他的工作,不管要求多急、任务多重,他都是痛快地承接,出色地干成、干好。“行!我马上去!”成为他的口头禅。11年来,他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做到了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始终把党之所托、民之所盼扛在肩上、记在心里,用忠诚和担当铸就生态环保铁军的精神风范。

从事生态环保工作以来,董鲁光不仅要做好份内工作,还时常参加一些临时性、突发性的工作。分局信访科从不同渠道多次接到信号塔疑似辐射污染的投诉举报案件,每次联系董鲁光一起联合调查处理,做好协调解释时,他都毫无怨言积极配合。5年前,董鲁光和同事们根据群众举报来到一家企业。“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了侵害,我们今天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威胁面前,董鲁光临危不惧、理直气壮,成功查出企业偷排污水的事实,依法对企业进行了严厉处罚。平常对群众温和、对同事谦和的董鲁光,面对不法企业表现出了如此愤慨和勇敢。

董鲁光以生命赴使命,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着民生,捍卫着幸福,捍卫着一方碧水蓝天。他的精神就像一束光,驱散厚重的阴霾,激励环保卫士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2021-10-21 ——追记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纪检监察室主任、辐射科科长董鲁光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2666.html 1 以生命赴使命 用忠诚显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