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峰
今年以来,高新区接庄街道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强基固本,全面实施,统筹推进,努力让乡村振兴战略在接庄落地生根。
一是强保障,提高乡村振兴组织力。建强基层村级组织,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2021年我们紧紧抓住村级“两委”班子换届这一契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32个村的换届,选举产生174名“两委”干部,平均年龄较上一届下降6.9岁,女性干部38人,较上一届提高7.5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27人,较上一届提高11个百分点,一批年龄优、性别优、学历优的干部成了村级组织当家人,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扎实开展“三亮三清”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果,岗位职责清、包保联户清、负面行为清,把广大基层党员与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集体增收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垞河村党员杨福岳,创办福铭祥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引领190户农户增收致富,自己富了不忘百姓。
二是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支撑力。发挥项目在乡村振兴中的“头羊”作用,2021年共实施了6个产业项目,东郑庄村果蔬采摘园项目、丁庄村果蔬采摘园项目、丁庄村果蔬采摘园二期项目、垞河村中药材加工项目、常营村有机肥厂项目、常营村花卉市场项目,激发乡村产业“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发挥资金在乡村振兴中的“撬动”作用,对争取到位的乡村振兴帮扶资金、政策支持资金1600余万元进行“打包”集中投放,定向发力、精准发力,解决了乡村产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联手济宁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高新村镇银行,签约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用好强村贷、惠农贷、创业贷,引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累计为辖区内创业青年、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合作社提供支农惠农贷款600余万元,开启了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是优环境,强化乡村振兴内生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延伸服务外包“清垃圾”,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力度,建立起垃圾收、运、处体系,设施设备网格体系和保洁体系,全街道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8.2%;引入社会资本“治污水”,按照“就近纳管”、“集中收治”、“散户利用”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园区周边和靠近济邹路两侧的十里营村、接庄村等9个村进行纳管处置。引入社会资本,在南集二村、丁庄村、黄楼村、八里营村新建4套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管网,解决了生活污水污染过境河流的问题。对偏远且人口少的村,建立蓄水池,进行终端收集,截至目前,辖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聚集三方力量“改农厕”,今年来,累计完成32个村,12000余户的无害化厕所改造工作,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街道引入第三方力量,以社区或大型村居为单位,定期组织人员维护管理,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
四是重治理,释放乡村振兴保障力。时代在发展,乡村治理体系也要创新。本着“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的原则,高标准谋划高标准建设了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大数据为支撑,搭建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服务平台,以网格化治理、多元化参与、精准化服务为标准,构建了兼具视频监控、语音喊话、烟感报警、综合分析、网格工作调度等功能的智慧城市运营平台,实现了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构建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精准的城市管理体系,智慧的便民惠民体系,以有效的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作者系高新区接庄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