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
第04版:

老有所为 余热生辉

——济宁市老科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杜建国

近年来,市老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老科协、市科协的大力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及“科技三会”“科协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作的意见》《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等文件、法规要求,团结组织全市各级老科协和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奉献济宁”,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推动科技为民服务等活动,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新贡献。市老科协连续两个周期通过市级4A级社会组织评估;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先后被评为全市社会组织先进集体、全市优秀科技社团、全省老科协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老科协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市老科协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决策咨询当参谋

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是老科协的重点工作。每年,市老科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抓住党委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确定一个专题,采取集中力量,上下联动的方式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如开展的“全市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泗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全市医养结合工作情况、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等专题调研,市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批转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

每年坚持编印全市老科技工作者调查研究建言献策重点文稿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服务了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助力“三农”求实效

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是老科协经常性的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深化改革发展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各级老科协创新内容和形式,积极活跃在服务“三农”一线,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近几年,市老科协农业农村、水利等专业委员会根据农时季节,组织老专家到县、乡、村开展技术培训,宣讲农业技术,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260多人次;利用电话、微信等手段开展咨询服务300多人次。

深入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按照省老科协部署和要求,组织种植、养殖等农业科技示范园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目前,省老科协命名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处。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市级示范基地25处;县市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已成为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是老科协服务“三农”的重要阵地,更是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认真组织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在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日”集中服务活动中,现场为群众开展科普服务、接受咨询、发放科普书籍等,受到群众的欢迎。先后邀请北京16位全国知名的医疗专家,到泗水、微山革命老区、湖区,开展为期一周的义诊和医务人员培训讲座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和基层医护人员的欢迎。

“四技”服务上水平

积极开展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四技”服务活动,为老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能搭建平台。组织工业方面的老专家到济宁高新区、任城、汶上、金乡等工业园区开展“访企问需”活动,持续为博特丝杠、通佳机械、新风光电子、卡松科技、方健制药等5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产品创新、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联合重组等方面的问题。组织中煤集团与6个县市区20多家中小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网上平台,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经过市区两级老科协共同努力,山东省水阔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顺利落地兖州区颜店新城双创中心。牵头引进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济宁设立济宁支公司,已举办项目洽谈会,达成合作意向。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老科协每年开展员工技能和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深受中小企业欢迎,承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出租车、货车司机培训授课任务,累计2万多人次。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搞好复工复产的要求,市老科协专门下发通知,组织老专家深入企业,帮助开展“双招双引”“银企对接”等活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步发展。积极支持老科技工作者创办、领办、协办经济实体和社会事业。市老科协支持创办的济宁协和医院为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济宁平直物证司法鉴定所年开展案件鉴定1000多件,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普宣教出成果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科普宣传规划(2016-2020)》,坚持以“五进”(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为切入点,以“五个面向”(面向青少年、面向广大农民、面向城镇居民、面向企业职工、面向党政干部)为着力点,大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

组织老专家深入我市中小学校开展交通、法律、卫生科普知识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讲活动10次,受众3200多人次。邀请全国知名老专家王渝生教授来我市作《当代科技发展态势与前瞻》《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科技发展》的科技报告,700多人参加报告会。邀请王力教授来泗水和微山作科普报告,1000多人参加报告会。省老科协在我市组织召开科普宣教工作会议,总结推广我市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积极主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各项部署。根据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坚定政治站位,努力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注重突显老科协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向全市老科技工作者发出《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倡议书》,研究制定了《济宁市老科协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积极主动参加疫情防控宣传、社区值守等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的通知》《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服务复工复产做好重点工作的通知》。各级老科协和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省、市倡议,按照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主动开展科普宣传、建言献策、社区值守、捐款捐物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1800多人次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彰显济宁市老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

组织建设有拓展

认真贯彻落实省老科协“五级联动、创先争优”活动精神,积极推进基层组织“一级法人,三级组织”“三个延伸”“四个落实”的要求,持续不断加强老科协基层组织建设,老科协基层组织得到新拓展。先后在汶上、嘉祥、微山、邹城、兖州等县市区组织召开老科协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交流加强组织建设和开展老科协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积极推动老科协组织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延伸,向大型事业单位延伸,向乡镇和社区延伸。全市1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老科协组织,108个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了老科协工作委员会;市直部门成立了工业交通、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12个专业委员会;市属3所高校均建立了老科协组织。

自身建设新突破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要求,坚决反对“四风”。坚持按章程办会、民主办会、和谐办会,充分发挥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每年召开理事会总结安排工作,根据工作任务和活动安排,及时召开常务理事会,对重大事项、重要活动进行研究和部署。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保持老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按照市委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的要求,成立了市老科协党支部。每年都组织党员开展学习等各类活动,如参加“七一”纪念活动、“十一”国庆活动、学习“十九大”报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提高了全体党员的自豪感,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党性观念,同时也促进了工作开展。今年组织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召开了三届八次理事(扩大)会议,对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做了动员部署,并组织党员开展了系列党性教育活动等。

持续开展老科技工作者职称评审推荐工作,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开展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是省老科协多年来为基层所办的实事之一。2004年到2020年底,全市已有500名老科技工作者通过了职称评审,其中中级职称44人、高级职称456人。2017至2018年,按照省老科协部署和要求,在新兴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开展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试点,86人获得职称任职资格。

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坚持编印《老科协信息》,主办的《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水利、银行保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济宁卫生保健》《老水利工作者之声》《济宁金融网》深受群众欢迎。

走进新时代,开创新局面。走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赶考路上,需要各级老科协组织和广大老科技工作者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全市各级老科协组织和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更深层次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精神,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夯实组织建设

服务“双招双引”

助力科技创新

开展科普宣教

组织“三下乡”活动

走访慰问党员

2021-10-13 ——济宁市老科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2030.html 1 老有所为 余热生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