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郁雯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的眼光深刻地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各民族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克服艰苦和磨难共同开发保护了祖国的潜力河山,共同在交往中创造了璀璨文明,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最终形成了56个民族相亲相爱,手足情深的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的磨难,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结束了旧中国的压迫与剥削,击退了惨无人道的侵略,各族人民深刻的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将解放各民族放在中华民族解放的重要地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将各民族拧成一股绳,建立新中国。不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都始终把各民族堪称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留下了很多各民族人民难以忘怀的动人事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正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我国而言就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中华各民族只有在这一时刻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一共,才能为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会议上就强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趋势,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此次会议中习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我们要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同时习总书记也以身作则,亲自和各民族的群众进行交流,与群众密切沟通联系,关注各民族生活状况,推动全党全社会一起巩固民族团结。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在世界中位列前茅。这是由各中华民族齐心协力创造出来的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保证和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磨难与困苦,也需要正确认识每个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当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作用,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时代背景下历史,国家和人民的选择。要充分的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与优势。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的同时要明确中华上下五千年,各民族之间的友好过往与未来发展驱使。形成民族理论共识与民族事实的统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构建各民族精神认同。在构建精神认同时,要将中华各民族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跨越时间的维度和地区的狭隘达到全民族的普及性。同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宣传各种优良事迹。宣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在克服艰难困苦时的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宣传各民族之间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团结精神。同时要给予各民族可行性的目标,让各民族在进行交往时有其发展目标与前进动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创新管理民族事务。治理采用新型高科技和现代化人工智能来处理民族事务。提升管理水平。缩小各民族之间在互联网方面的差距,各民族共同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介入各民族群众内部。了解各民族民生民意,做好凝聚共识的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既要吸取过去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又要对未来民族工作进行美好的祝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华民族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更好的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