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02日
第03版:

一颗李子的两个面孔

陈新彬

吃着红润甘甜的李子,想起历史上的两个掌故。

一个载于《世说新语》,王戎少时与伙伴出游,见路旁李树果子挂满枝头。伙伴们纷纷采摘,唯王戎不动。有人异之,戎说:李生道旁而子累累,李必苦。食之,果然。小小年纪,何能料事如神?可谓冰雪聪明。此故事也成为少儿智慧的范例。

另一个掌故亦载于《世说新语》,也是这个王戎。家有好李子出售赚钱,因担心李子种外流,出售前竟将李子核一一钻破。也亏得他如此远见和“高招”,一般人肯定想不到!史载王戎富甲一方,为人贪吝,于此可见一斑。

《世说新语》一书所载,简洁精悍,意韵悠长。后来派生出新世说、续世说、清世说等。衍生出众多成语:难兄难弟、咄咄怪事、身无长物、渐入佳境、捉刀人等。小学课本还选入了《杨梅与孔雀》《大雪纷纷何所似》《陈寔与友人期》。

年少时捧读,对名士风流、洒脱放旷、独立狂狷的风姿和个性仰羡不已,嵇康的“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王子猷的雪夜访戴不见而返,王羲之东床坦腹成佳婿……恨不能身处其时,与渠同游。

年岁渐长,方才知晓当时却是一个战乱频仍、动荡不安、朝不保夕的时代。许多名士都死于非命,嵇康、陆机、陆云、石崇……心中美好的期冀自然荡然无存。

近来读到一则文章,说世说中的名士风流与史书中的同一人物记载相差很大。比如号称“竹林七贤”的王戎。比如潘岳,一个有文才、美姿容、至性情的人,其才有潘江陆海之誉,《悼亡诗》凄丽哀婉,千古有名,形容美貌的“貌比潘安”,喻指琴瑟和鸣的“潘杨之好”均是指他。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热衷仕途,攀附权贵,谄事阿谀之人。人才华美与品质低劣,在他身上出现了奇妙而怪异的结合,最后竟被夷三族,死于非命。

“尽信书,不如无书”。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那些圣贤君子有时也要大打折扣。每一片洁白雪花下面,都有一个看不见的脏的内核。人也如此,光鲜的背后,也少不了缺点,甚至污点。

2021-10-02 陈新彬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1589.html 1 一颗李子的两个面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