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秋分,母亲一早就让哥打来电话说,给我准备的棉裤套好了,天越来越凉了,趁放假来拿回去。爹种的几垄毛芋头也收了,趁鲜拿些回去,给萌萌煮了吃。
撂了电话,不禁在心里笑起来。虽说是“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几天又下了两场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早早晚晚的,天确是凉了。可城里公园里,路边上,垂柳、法桐的叶子还都鲜绿着,秋衣还没上身呢,哪里用得上这么早就准备了棉衣呢?娘这是又想我们了,盼着我们回家呢。
娘知道我的腿不好,一入冬就冻得肿了脚,买的棉裤又薄又轻的不暖和,每年都让爹在岭地里种上几垄子棉花,早早地给我准备上厚薄两套的棉裤。还别说,自从穿上娘套的棉裤,我再也没冻过脚。只是母亲已经八十八岁了,我舍不得再让她穿针引线地忙活,可母亲又早早地备好了。想想今天也没事,萌萌星期天也有时间,就坐了县乡公交回家去。
娘正坐在门口的石台子上,望着公路等我们。爹拿着个自己编的荆条篮子,在院墙外的几畦菜里忙活着,丝瓜、豆角、芸豆、辣椒的,摘满了篮子。娘说一会儿再让你爹去河东的菜园子里刨点葱,剜点芫荽,小白菜也能吃了,也让你爹拔上点。我说就不用爹去了,我们领着萌萌去转转。
一路上竟没遇上个人,菜园里倒是有几个,离得远了,也没打招呼。菜园的两侧都是杨树林,南侧是收过的花生地,畦垄上飘着些破破烂烂的塑料薄膜,有一些落下的花生芽钻出了地,或有胖胖的绿色花生瓣子顶着壳,或伸展了叶子长成了棵。北边是谁家的玉米地,虽然玉米棒子都枯黄了,可又长又宽的叶子还绿着。
太阳老高了,葱呀芫荽和小白菜上的露水散尽了。拔好了菜,领着孩子向南坡的岭上走,地里还是没几个人,除了成片的杨树林,玉米、地瓜和收过的花生地,大都一小片一小片地不成什么样子。眼看就到秋分了,坡里地里的,哪还有小时候秋收忙忙碌碌的样子?
想想那时候的秋分,正是家家户户最繁忙的时节。地瓜秧子还绿着,要等苦霜打熟淌了叶子再去收。花生最先落了叶,再不收早结的果子会发芽,果针也腐得落了果,总要紧赶着收。玉米早天晚天的倒也不着急,可干了的玉米棒子容易遭虫蛀,下了雨也容易发芽,所以拔了花生又得紧赶着掰玉米。
于是,秋分时节,一眼望不到头的花生地和玉米青纱帐子里,男女老少都下了地。小学生们也放了秋假,拔花生的拔花生,掰玉米的掰玉米。胶轮车,地排车,拉的拉,推的推。坡里,地里,田间的小路上,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人。如果坡里还有亩把地的黄豆,或是几畦垄的芝麻,那就更等不得人闲着,晚一天就会炸了荚。棉花倒能等两天,不下雨就让它白云朵似的先飘着。
花生连果带秧地拉进了场,垛成了垛。玉米棒子也运进场里,堆成了山似的一大堆。男人们就该耕地整畦耩麦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适时种麦年年收,过早过迟喝稀粥”,节气不等人,可不得紧了手地干?至于场里摘花生、剥玉米的活,就让女人孩子的去忙吧。
才分责任田的那几年,家家户户比生产队时还忙乎。地是自己的了,一畦一垄可都珍贵着呢。争地边的,填沟平坝多种上几垄子花生,点上几棵豇豆绿豆的,也都高兴得不得了。每到秋分前后,家家户户白天坡里地里的忙活,早晚收了工回到家里也是不闲着,一大垛的花生没摘呢,成堆的玉米棒子也在等着剥。看看女人还没有做中饭,男人就边抽着烟边摘起了花生。孩子放了学也要摘上一叉篓子花生,或剥上几嘟噜玉米棒子去。一直忙到中秋节,满院子里还是花生、玉米、豆子的,这里几袋子花生等着背到平房顶上晒,那里一大堆玉米棒子皮等着晾干了垛成垛。东屋门前的几捆豆秸还没来得及砸豆子,南屋门前耩麦子的耧车还没有扛下地。小孩子总是坐不住,摘了会儿花生就偷了懒地捧上捧鲜花生,或挑个几个还能掐出水的嫩棒子往厨房里跑,掏了堆正做着饭的草木灰烧了吃。又顾着院子里老槐树下的饭桌上,母亲把临黑天才杀的鸡炖熟了没,父亲晌午头上到门市部买的月饼和一瓶子老白酒拿上桌没有,昨天自己下塘里踩的那几瓜子白藕是不是拌成了菜。等到锅底的、桌上的偷着捏了馋了几回嘴,母亲终于忙完了,一家人就围着桌子坐下来。
月亮已爬过了西墙上的葡萄架,又圆又亮的,里头的景色像极了家里的场景。那棵浓密飘香的桂树下,也像摆了饭桌子,嫦娥忙着摆上一道道菜,吴刚爬在树上摘桂花,那只小兔子趴在树下,嗅着掉下来的树叶和花瓣。
小孩子看着月亮,叽叽喳喳说着看到的景色。父亲拿了酒盅倒了酒,就跟爷爷奶奶不紧不慢地呡起来。母亲才夹了几筷子菜,又忙不迭地进堂屋,端出半大筐子红枣和几个大石榴。其实小孩子早就吃饱了,可也不能闲了嘴,就一边听爷爷奶奶讲些天上地下的事,或是听父亲母亲说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话,一边又拿筷子蘸了爷爷杯子里的酒,借了那点子辣劲上窜下跳地做鬼脸。
等到月上西天,各自披了厚褂子也觉得凉凉的了。一瓶酒爷几个已不知不觉地喝见了底,菜也吃得差不多,各自又啃了一块半块的月饼,听谁家的大公鸡睡晕了似地,在明亮亮的月光下打起了鸣,该进屋歇息了,明早还要早早起来,趁着露水湿了新整的畦,扛了麦耧耩麦去。于是,院子里的东西也不再拾掇,各自进屋睡觉去。
想想那时的秋分,家家户户大人小孩的多忙活。可忙是忙,也累,也快乐,吃的简单却香甜,收的实在也知足。渐渐地,出门打工的多起来,人们再也不愁吃穿了,地就没几个人会下了力气种了。撂下地荒着的,栽下片子树苗任其生长的,转包给人家收几个钱的,或者春天下下种,一夏里也不浇浇水锄锄草,等秋里收多少是多少的,总之没有多少人指着种地过日子了,秋收怎么还能像以前的忙忙碌碌、红红火火呢?
好在这几年越来越看重土地了,乡村也越来越美。国家又把秋分定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再过几天,秋分时节回老家,定会“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那忙碌的秋收,会更红火,更喜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