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晓彬
今年以来,济宁市各村妇联主席对照“上任十件事”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把“美丽庭院”创建作为首要“第一件事”,带着妇联执委走街串户开展宣传指导,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热潮。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美丽庭院”17万余户,实现村村建有“美丽庭院”。一户户整洁干净、靓丽舒适、和谐文明的“美丽庭院”,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描绘乡村振兴秀美画卷增添了靓丽色彩。
加强协同联动,合力下好“一盘棋”。市妇联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把“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纳入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线。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市住建局、市农村农业局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济宁市“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的通知》,明确年度创建目标任务,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将“美丽庭院”创建与建设美丽乡村、美丽村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树文明新风等紧密结合,合力推进。鱼台、梁山、经开区等部分县区将“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纳入2021年度“为民所办十件实事”项目。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梁山县妇联争取县财政资金200万元,泗水县妇联争取“美丽庭院”积分服务站建设项目资金245万元。全市形成了“党委重视、妇联有力、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格局。
深化包联共建,织密服务“一张网”。市妇联借助村两委换届和妇联换届的契机,把“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纳入新一届村班子重点工作,列为村妇联主席“上任十件事”的“第一件事”,明确任务、压实责任,进一步增强村级“美丽庭院”创建主动性和积极性。落实包保联户制,各村因地制宜实行“街巷长制”“党员划片定岗联户”“干部联户”“执委联户”等,形成网格化的包户创建工作机制。鱼台县妇联推行“两长制”,5106名巷长或联户长每人包保联系20户家庭,其中1986名村妇联执委兼任“两长”,活跃在“美丽庭院”创建第一线,对不愿干的家庭带着干、评着干,对不会干的家庭教着干,对干不了的困境家庭帮着干。
强化动态监管,健全工作“三机制”。市妇联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对“美丽庭院”创建进行动态监管,提升创建广度、深度和实效。建立宣传指导机制,开展“妇联执委进万家”“舞前微课堂”“庭院课堂”、“美丽庭院”专题培训等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倡议书、播放音频、讲座培训等方式广渠道、多元化加强宣传指导,提升群众认同感,提高创建标准。市妇联将“美丽庭院”创建标准、收纳小技巧等录制成“舞前微课堂”音频,为1000个试点村庄发放了播放U盘,并持续扩大试点范围。建立遍访复核机制,各级妇联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走访,采取随机抽取村庄、“四不两直”的方式,对“美丽庭院”创建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达不到创建标准的家庭予以摘牌,对创建标准低的家庭予以提档升级。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市对县每月一通报,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实行“月考核月排名”“月督导、季排名”“月度清单”“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等考核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级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激发内生动力,突出强化“五引领”。突出积分引领。将“美丽庭院”创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信用体系建设、家庭文明建设及移风易俗等工作相结合,建立“爱心超市”“文明银行”“信用超市”“志愿+诚信”服务站等,用“积分”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妇女从“要我干”变“我要干”。突出荣誉引领。对“美丽庭院”实行“物质+精神”双重激励,利用“光荣榜”“红黑榜”“流动红旗”等激发妇女荣誉感,组织开展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活动。突出示范引领。村两委、妇联执委带头创建,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十佳精品庭院”评选、“红色庭院”创建、“十个一”创建提升、“晒晒我的美丽庭院”随手拍、“美丽庭院”风采摄影展等活动,树标杆、立典型、学榜样,“一花引来百花开”。突出家风引领。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孟母教子母教文化,引导广大妇女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等家庭美德注入“美丽庭院”创建,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送家风家训进家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弘扬家风正能量,让优秀家风家教浸润“美丽庭院”创建。突出帮扶引领。连续两年开展“圆梦微心愿 点亮新希望”巾帼脱贫公益活动,充分发挥女企业家协会、巾帼文明岗、巾帼创业联盟等作用,为困境家庭捐赠家居生活、清洁收纳物品,开展创建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