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武旭 通讯员 王婷婷)8月15日,经开区召开“构筑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干部作风标杆”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的着力点、聚焦点、锚定点,以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势头,围绕市委、市政府对经开区“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经开区聚焦聚力“大抓产业、大抓特色制造业”这一动能核心,做到产业立区、制造强区、特色兴区,坚持“产业为重、特色为先、项目为王、创新为要、企业为主”五大发展理念,心无旁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为重,就是要把大抓产业作为“主攻点”。从产业引领全区发展的战略高度,牢牢扭住“大抓产业、大抓特色制造业”这个牛鼻子,推动流程再造、体系重构和机制创新,形成协同攻坚格局。围绕医疗装备、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智能产品等产业,确保生产要素精准向优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进一步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度和契合度。
特色为先,就是要把培育特色作为“突破口”,将“一高两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细化为“1+2”一个集群、两大链条发展布局,即做大做强医疗装备为核心、机械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协同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拉长增厚新能源、新材料两个产业链条,加快教育装备产业园进度,打造教育装备产业集聚高地;立足现有企业,绘制“全景式”产业链图谱,积极招引补链强链延链大项目。
项目为王,就是要把重大项目作为“强引擎”。组成工作专班,对全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破解难点卡点堵点;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推进流程,实行“限时倒逼机制”,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开展招商项目“陪跑”行动,实现开工建设、正式投产、企业纳统、专利获批、高企申报、纳税达标等“全流程”“保姆式”“一条龙”服务。
创新为要,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源动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全区16个省级、49个市级创新平台的基础上,以战略科技、产业创新、功能服务三类平台为方向,打造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重点开展国家级创新平台“揭榜挂帅”活动,持续增强科技服务能力。促进高质效成果转化、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对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坚持全程“陪跑”,全力培育一批“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企业为主,就是要把培强企业作为“落脚点”。落实政策不打折,及时足额兑现企业奖补资金;服务企业零距离,深入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推动干部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当好“店小二”;扶持发展全方位,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全面推进“标准地”模式和“亩产效益”评价,打掉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切“拦路虎”。
落实好决策部署,根本在干部,关键在作风。立不起干部作风这个标杆,也就干不成特色产业这方基地。经开区锚定干部作风建设,树立讲政治、守初心、争一流、重实干、勇创新、守纪律、抓落实“七个标杆”,培养事必争先、活要实干、心当为民、身须清廉的新时代干部队伍。
坚守“事必争先”,结合上级战略规划、产业布局,选准切入点,抓住结合点从一份文件、一套手续、一个项目、一处设施等具体细节抓起,树立 “争创一流”“敢争第一”的意识和气魄。
坚守“活要实干”,让“干”字当头,“好”字立标,“实”字托底干部作风的“基本盘”,责任要压实、任务要抓实、作风要扎实,强化职责担当,务求落地见效。
坚守“心当为民”。全区各级干部树牢为民情怀,不断以“实干”解难题,办好为民“十件实事”,加快补齐社会治理短板,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保安全护稳定,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深入推进“平安经开”建设,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坚守“身须清廉”。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底色,时刻提高政治站位,做干事清亮的“干净人”和做作风清明的“正派人”。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经开区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全区正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从正在做的事抓起、从需要做的事抓起、从不好做的事抓起,多干事、干成事,奋力开创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