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木茂盛,夏正发生。驱车数百里,我们在汶上瞻仰英烈、缅怀圣贤。怀了一颗久违崇敬的心,聆听古中都的心弦。
渔歌互答,浪里跃银的涛涛汶河之水早已干涸,无处觅踪。贯通千里的京杭大运河,险滩激流的索命要地龙王庙,被征服的水患奇观,如今是一垒怀古的腹地,仰躺在历史的记忆。
而今,繁华的古中都县城,古朴而又年轻。城市井然有序,城区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无论是在人声鼎沸的集市,还是在店铺整洁的街道两旁,茂密的林荫下,劳碌的匆匆行人,步履蹒跚的老人,嬉戏的孩童,无不现出一派祥和。
21世纪的今天,汶上县城的这般繁盛景象,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天涯海角比比皆是。当我们逆行追思人们幸福的源头时,创造今天福祉的人,我们怎能忘记呢。
随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沿着红色足迹前行”2021中国(汶上)红色采风活动,我们来到汶上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我们是循着红色的歌声而来,寻觅那一洼偏僻的沃土,她是燎原的星火,更是古中都人奔向光明的渴望。穿过阡陌纵横的原野,踏过盛夏灼灼的热浪,一条乡间柏油马路通向遥远。田野里旺盛的经济作物一望无垠,预示着又是一年好收成。泗汶地区风光旖旎,草木葳蕤,即便骄阳似火,乡村田园的另一番景象,却令人神往,红色故地就在眼前。
遥想当年。1932年春,汶上进步青年丁景宇在山东省立第五职业学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汶上县第一个中共党员。
据史料记载,杨店镇泗汶地区,是汶上县第一个共产党员活动地,是汶东工委及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在中共汶东工委的领导下,先后在泗汶、沟头、徐村、军屯、松山、南陶、毛庙等村开展党的活动。1940年秋,中共泗汶党支部正式建立。张敬岐任党支部书记,张本型、郑明信任党支部委员。他们拧成了一股绳,聚成了一团火,一颗充满力量和希望的火种,渐成燎原之势。泗汶党支部开展群众工作和地方党建工作,使一批农村党员稳步发展起来。
2017年7月,汶上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杨店镇党委在泗汶地区建成了汶上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面,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一页页珍贵文件史料,让人不时驻足凝视,细细品读。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实景展示,历史就在眼前,让后来者牢记初心与担当。
汶上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展室面积300平方米,收集各类图片六百余幅,历史文物共分“艰辛探索,救国救民”“挺起脊梁,奋起抗争”“翻身解放,迎接胜利”“当家做主,奋发图强”和“实干担当,创新争先”5个篇章。馆内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以图板、文字、实物及绘画、模型、场景、展柜、多媒体等形式,深切近距离展现了党组织所走过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让我们伫立在这浩瀚与雄浑中,静静的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