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任瑶
两年的乡村振兴工作,给组织留下什么、给百姓留下什么、给自己留下什么?这是初到小厂村时,姚树启给自己提出的问题。两年过后,小厂村集体经济收入跃上10万元台阶、以果蔬种植合作社为核心的综合业态势头迅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彰显美丽乡村风貌,群众们走上了“幸福路”、提起了“精气神”。
服务期结束后,小厂村村民自发地把一面绣有“为民解忧助经济 乡村振兴好书记”的锦旗送到姚树启手上,他明白,两年前初到小厂村时提出的问题,已经有了现实的答案。
坚定扛起主责 ,坚决抓好主业。村级党组织涣散,是姚树启到小厂村调研后的最初印象,党建工作就是最大的主业,姚树启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组织建设。
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为先导,姚树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刚性管理、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规范“三务”公开,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重视年轻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配合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不断夯实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纪律意识。
于此同时,服务队在陵城镇推动实施“63112”基层党建工程,在10个帮扶村中,涌现五星级优秀村支部书记1名、五星级示范村5个、瞪羚型产业发展先进村1个。协助下派帮扶村推广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成立合作社10个,合作社联合社1个(为曲阜市第一家联合社)。2020年所有帮扶村村集体收入均超过5万元(兰庄、北驻不到1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有8个。
心系产业振兴 ,筑牢发展根基。在实现小厂村的“组织振兴”后,姚树启又开始琢磨起了大家的“钱袋子”问题。 “一个村庄要想长远的发展,就要有能在家门口挣钱的路径,这样才能把人留下,进而撬动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姚树启告诉记者,通过走访调研,工作队发现陵城镇适合做果蔬种植产业,队员们联合10个下派帮扶村成立曲阜市陵农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曲阜市第一家联合社),构建“党建+合作社联合社+公司+帮扶项目”,整合下派帮扶资金549.5万元,集中流转土地103亩,建设高标准钢结构冬暖式大棚25个。今年7月底,合作社的首批集体收入20万元,已经存入10个下派帮扶村集体账户,陵城镇的50多名村民,因为家中土地流转,加之在合作社打工,成为新时代的“双资工”。种植基地还办起了采摘园,城区以及周边各村前来体验的人络绎不绝,村里的农家宴和小超市的生意也红火了起来。一个健康有序成长的乡村旅游市场,成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站在新的起点 ,整装再度出发。 漫步在小厂村,宽阔整洁的水泥路、生气蓬勃的冬青苗、枝繁叶茂的绿化树、图文并茂的文化墙,长廊下聊天喝茶的老人、休闲广场上奔跑嬉戏的孩子,处处彰显着“美丽乡村”的新风貌。
绿化、亮化、美化,发生改变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硬件”完善升级,更唤起了村民们“精气神”。
有了“幸福路”,才能走出去,在了解到小厂村需要铺设10条柏油路面后,姚树启主动捐款2000元,又联系民营企业赞助20余万元,帮助路面铺设工程顺利启动;积极协调做好陵城镇争创省级园林城镇申报工作,推动高标准完成陵城镇镇驻地提升工程;开展“清洁庭院暖心驿站”、“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公益理发、免费技术培训、等活动16次对标乡村振兴标准体系,聚焦“五大振兴”任务目标,用扎实的工作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