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5日
第04版:

焦点解读

中华历史文化外宣纪录片 《济宁·任城与任子》 骆承烈 骆明

《济宁·任城与任子》以诸多文献史料、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历史事件,向海内外发出了一个重要信息:东方圣地济宁,不仅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始祖文化、祭祀文化的发祥地。

●展示一座城市——中国任城。该城具有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悠久历史,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文明,一路走来,无有任何断层与隔代。

●展示又一个儒门先贤——任城任子及其“大儒尚德”学说。

●让海内外伏羲后裔了解济宁任城是华夏儿女的故里。先贤任子“大儒尚德”思想的文库之门,已在新时代开启。

●济宁——人文始祖发迹地

“孔孟之乡,文化济宁”。

这里之所以被海内外誉为“东方圣地”,是因为她拥有中华民族约8000年的文明史,承载着上万年的人文始祖文化。境内有人类居住达万年以上,汶泗流域众多的出土细石器地点,是中华民族始祖最早活动的遗迹。

济宁市位于山东西南部,地处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主要行政办公区坐落在千年古郡任城。全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247处、市级378处、各类文化遗址6000多处,是东方得天独厚的文化宝藏圣地。

被称之为“万邦师表”的世界文化巨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回、曾参、任不齐,嫡孙孔伋,再传弟子孟轲等圣贤都诞生在这里。从孔子上溯三四千年,我国古代“三皇”之首太皞(伏羲)这位古代东方氏族的首领,就活跃在这一中心区域。《吕氏春秋·慎大览》《史记·周本纪》均有记载: 轩辕黄帝之子少皞,因道德出众,年少时即封(联姻)太皞后裔任姓部族,并传为“五帝”之一。武王克商后未下舆即封任姓于祝(铸)奉祀轩辕。

又据古籍《潜夫论·五德》《帝王世纪》载,太皞伏羲诞生在济宁市泗水县雷泽湖畔的华胥村。中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在其《泗水为伏羲舜帝发迹故乡八证》中亦有详细论证。至今,泗水县华村镇北庄村伏羲山的沧桑遗迹依稀可见;今日的泉林镇境内大小几百个清泉的汩汩细流,滋养着始祖在这里繁衍生息,才使得洙泗流域代代子孙的繁荣昌盛。

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太皞伏羲女娲陵,位于今天的微山县两城镇陈庄村南,北靠凤凰山,南临独山湖。唐《十三道图·图经》中均有记载。

现邹城市郭里镇的伏羲祖庙,坐落在东凫山西麓、爷娘庙村村东。目前,这里的伏羲祖庙遗址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正吸引了海内外华夏儿女来这里观瞻朝拜。

尤其是近年来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海内外的华夏儿女相聚在这里,以最古老而经典的“邹鲁礼乐”祭祀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伏羲后裔的任氏族群组成主祭方队,任氏嫡孙代表在这隆重的盛典上宣读祭文;在伏羲祖庙遗址上古祭仪式上做主祭官、陪祭官……。

矗立在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的“任城宝鼎”两侧铸文中,分别记载了任城悠久的历史及任姓的起源……

任城系任姓发源地。上古时期,黄帝幼子禹阳受封于任城,其后代以封地为姓,即任姓。伏羲后代,原姓风,封于任国,并以国为姓,属另一支任姓。周时谢、章、薛、舒、吕、祝、路、泉、过、毕十国均为任姓后人的封国。两支任姓族,均起源于任城,故铸文以彰显任城为任姓始祖之地。伟哉,千年古郡任城!壮哉,东方圣地济宁!

●任城——华夏任氏故里

多少年来,济宁一直有“先有任城县,后有济宁州”之说,是因为其“城”历经变迁,一路走来,无有断层隔代。夏王朝之前,这里就是属东夷部落的“有仍氏”方国,夏为“有仍国”,商为“仍国”,周为“任国”。秦统一后,废黜“任国”改设为“任城县”。

今位于现任城西部的凤凰台,是古代氏族方国的祭祀台,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考古发现,该址商周之前就已存在,这里曾经出土过一大批高规格文物,多为祭祀用品。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又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暤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显而易见,任姓乃太皞伏羲后裔,出自太皞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即任城。《通志·氏族略》中说:周朝初年,周成王寻找上古帝王太皞后裔,分封于任,即今济宁任城。古任国的任氏族孙,专司祭祀太皞伏羲与祭祀济水之神。这也正是与济宁始祖文化相吻合的中华祭祀文化的历史见证。

据《左传·哀公元年》中记载:任城也曾发生过中华民族古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少康中兴”。

当初,夏朝“太康失政”后,太康之弟仲康、仲康之子相先后在流浪之中继位。相妻后缗怀着未出生的儿子少康,在动乱中投奔到娘家有仍国避乱度日。相妻后缗在有仍国精心哺育少康,教育少康做为夏禹王之后,要立志复国。

少康自幼精文习武,长大成人后做了有仍国牧正,功绩卓著。尔后,他联络西南近邻现金乡县一带夏的余部靡及周边部落,一举平息了战乱,从而又恢复了夏王朝。

现任城西南数公里的金乡县卜集镇“缗城堌堆遗址”,已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宁市博物馆现珍藏的该遗址出土文物,都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

如今,任城济北新区新建的“少康湖”,也正是新时代任城人对“少康中兴”的追溯与敬仰。

唐代“李杜文化”在济宁任城也是浓笔重彩。“诗仙”李白,曾在任城寓居二十三年,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与文化古迹。其《任城县厅壁记》也记载了任城与任氏族群悠久的历史:“风姓之后,国为‘任城',盖古之秦县也……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

任城古迹太白楼,原为唐代贺兰氏酒楼,因李白常来此饮酒,后改称为太白楼。还有始建于北魏神龟元年间的古南池,是李白与“诗圣”杜甫常在此交往唱和之遗迹,现已改造为市民公园。园内的王母阁,是后人为瞻仰周文王之母太(大)任而建。“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仲女也”。她是中国历史上以德才著称的杰出女性,被尊奉为中国胎教第一人。她精心培养出以仁德著称的周文王姬昌,姬昌生而神明,“修太昊之法,作《周易》”。

任城北肖王庄东汉墓群中,已发掘的任城孝王刘尚之墓,也是古老任城的见证。任城王陵黄肠石题刻中,暴露在外可观睹带字石近八百块、约4000余字,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济宁任城汉碑馆中一批汉碑更为珍贵,其中在嘉祥武梁祠发现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就珍藏于此馆。济宁因汉碑之多,汉画像石之丰,而被考古界誉称为“天下汉碑半济宁”“济宁汉画甲天下”。

济宁又以“运河之都”著称。古运河穿任城而过,明清两朝管理运河的最高机构河道总督衙门设在任城,清代著名爱国良吏、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此主政。古任城当年老运河的旧观依稀可见,这里曾是重要的运河码头。李白《任城县厅壁记》也有记载:“万商往来,四海绵历,实泉货之橐钥,为英髦之咽喉”。可见当初任城运河一派繁荣景象。所以,古任城也一直被誉为江北“小苏州”。

●任子——儒门尚德贤才

至圣孔子弟子三千,贤达者七十二人,任不齐便是其一。任不齐,字子选,生于公元前545年,逝于公元前468年,春秋任国人。他为任氏族群先祖,世人尊称先贤任子。

清人张玉树《先贤任子祠重修碑记》中说:“夫任城即主祭祀地,任子有祠千百年,俎兹於地,使后人履其在,开其风,穆然念太皞之裔……”。现任城刘庄社区“古楷园”内,有一棵距今约2500多年的古楷树,至今葱茏苍劲,枝繁叶茂。这里就是先贤任子的祠堂遗址。该祠始建于唐初开元年间,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修,拆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史料载:任不齐,古有仍国任氏后裔。任氏六十三世悝,娶南宫氏,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生任不齐。他学于孔圣门下,为高才异能门徒,伴孔夫子游于洙泗,读于峄山,周游列国,学成六艺,精研诗礼,尤精于乐。孔子去世守灵三年后,返回故里桃乡。楚王聘他为上卿而不就。潜心作《诗传》,后又著有《礼纬注》《乐经》《逸语》。逝后葬于桃乡,即现任城区二十里铺镇葛亭段街村。

先贤任子因其才华出众,崇儒尚德,为历代当政者所推崇。汉代诸帝均以孔门圣贤以奉祀。唐朝赐“任城伯”,宋朝加封“当阳侯”,明朝尊称为“先贤任子”。宋高宗、宋理宗亲赐御赞:“任城建伯,其表曰选;淑闲雅驰,才华清远;競辰力行,受曰黾勉;礼教崇崇,令绪显显”。仅清乾隆年间,朝中曾6次派四品以上官员来任城任子祠奉祀。现受享于曲阜孔庙东庑第十五位。

古文献中曾是“四书六经”,因任子所编著的《乐经》失传于秦末战火。所以,后来才有“四书五经”之说了。

有关任子著作,现仅存《任子遗书》,因珍藏在当年的“任城书院”学海楼而得以流传。《任子遗书》共分十二篇,文中充满了儒家礼教、为学、忠孝、尚德、重才、治国及齐家的日常言行,有的地方通过任子与孔子的问答,从更多方面体现孔子仁、礼、中庸及“和”的思想。其中,反复强调阐述其“天道、地道、人道”“三才和合”的尚德观点:“日月者,阴阳之统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天道变于上,则人事应于下,有诸内必形诸外,是故圣人以法天为本”。书中一再阐明,要想做德行完备之人,必须遵循“天道”之规律。书中还强调说,当政者一定要有爱民惠民之心。“天欲大其所生,必先予以覆露之仁,莫先百姓是也,是故爱民者,天所兴”“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故君人者,不可不敬百姓”。

说任子对“乐”的高才异能,是因为,任子从“乐”的自身规律与其独到见解,找到了音乐艺术与“尚德”思想的内在联系,找到了与人德行修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安定之规律。书中说:“乐者,乐也”“君子以作乐崇德,德之崇也,乐有由始也”。并且告诉人们,要“以身度律,以律制器。身若不德,祸乱方兴,不可以言乐”。从书中字里行间,不难让当今人们窥见任子失传《乐经》的枝枝叶叶!从始祖伏羲画八卦、造琴瑟,到孔子琴不离身,经典名曲流传至今,再到任子“作乐崇德”著《乐经》,真是一脉相承,道法必然!

“德为福根,恶为祸门,去恶积德,终身胜人”。这是任子尚德思想的经典之言。多年来,在孔孟之乡有“孔子说礼,曾子行孝,任子尚德,孟子论民生”之说。

位于任子祠堂附近的年长者,还都清楚记得,当初后人为表示对任子尚德思想的敬仰与传承,在任子祠周边配建了“顺德桥”“正德桥”“建德桥” “广德桥” 等“四德桥”。还有后来又为该祠而改建取名的“两德街”,即“大德里街”与“承德胡同”。还有那“先贤任子祠”大殿上方曾有的御赐匾额“尼山道墨” 等,均留在了古老任城历史的记忆中。

今天,这历经沧桑的千年古楷,正见证着任城悠久的历史与任子“尚德”思想的传承,期盼着海内外始祖先贤后裔们,更加关注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传承,奉献新时代民族伟业的复兴!

新时代,启航新征程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宁曲阜主持召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中华民族开启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新时代……

“全球任氏宗亲会”率先在美国注册,中美总商会长任剑浩推选为名誉会长。新华网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行动”为题进行了报道,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为其颁授中国国旗以示祝贺。正式成立大会在济宁任城召开,与会任氏宗亲到任城古楷园先贤任子祠遗址瞻仰祭拜。

中华任氏企业商会(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大会在济宁任城举行,深圳任氏工商界代表任向梅当选为会长。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68位任氏企业家与会,并在先贤任子祠堂遗址古楷树下祭拜宣誓。

而后,在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倡导与支持下,在任城创立了“中国孔子基金会(任氏)世家文化研究会”。

以201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中国首届任城任子文化论坛暨纪念先贤任不齐2560诞辰邮品首发式”为标志,中华任氏世家文化连续3年登上这个国际化平台。期间,中国首枚授权绝版限量发行的任氏邮票、《古郡任城·先贤任子》系列纪念邮品盛大发行,还隆重推出了由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宁市儒学与始祖文化研发指导中心等联合编译的新时代儒学专著《任子》。

古郡任城这片深深蕴藏着人文始祖文化、儒学尚德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沃土,离不开多年来那些潜心研究、辛勤耕耘的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们。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学术脊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无数海内外伏羲后裔、华夏子孙以不同的方式,关注关心济宁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

近几年,已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的任氏后裔工商界人士、学术专家等,除相继参加了3次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中国任城任子文化论坛”外,还组成海内外任氏族群主祭方队,相继参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由邹城市、微山县举办的伏羲女娲祭祀盛典、“海内外华人金秋祭祖”等活动。

让时空穿越记忆中的“四德桥”,延伸古老的“双德街”。在新时代的今天,东方圣地的整个社会尚德之风日渐形成!

可以相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计划和“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推进,济宁、任城,将会更加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关注和向往!

尚德古郡,任城欢迎您!

始祖圣地,济宁欢迎您!

好客山东欢迎您!

2021-08-1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7609.html 1 焦点解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