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8日
第04版:

王二嫂智勇斗敌人

本报记者 刘帝恩 搜集整理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嫂智勇斗敌的故事在微山湖畔广为流传。

王二嫂是微山湖区抗日青联主任王吉德同志的家属,由于排行第二,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二嫂。她三十岁左右,细高挑个,大眼睛,由于常年累月在湖上漂泊,一张丰满的脸晒得黑里透红,一看就给人一种朴实、机智、庄重的感觉。

王二嫂为人耿直,平日里最爱帮助左邻右舍,村上的人都很喜欢她,也很尊重她。抗日的烽火在湖区燃起后,她带着村上的妇女积极参加了锄奸、支前活动,使所在的南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革命斗争根据地,湖区的“小延安”。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我革命武装力量在日寇的清剿、围困之下,暂时转入了地下活动。有一天清晨,公鸡刚打鸣儿,微湖大队的刘德功、王锡武和王吉森与敌人周旋了一夜,拖着一身饥饿疲惫来到南庄。

“啊!可到家了。”望着那长蛇阵般散落在微湖东岸低矮破旧的房屋,王锡武伸了个懒腰,情不自禁地说道。

“走,先到二嫂家填饱肚子,再向湖里转移。”经刘德功提议,他们三人在一处芦苇夹墙的独院门前停下。吉森走向前去,轻轻地敲打着门板。

“谁呀?”屋里传来二嫂的问话。

“是俺和锡武、吉森”。刘德功抢着答道。

二嫂见是自己人,开门把他们让进屋来。“这几天,鬼子像找魂似的常来搜查,闹得村里不得安宁。我琢磨着,肯定是你们又打了胜仗。”说到这里,二嫂爽朗地笑了一声,接着话音一转,“我光顾高兴,忘了做饭,恁先歇着,我去和面贴饼子。”

汪!汪!汪!村边传来狗叫的声音。

“鬼子进村了!”二嫂匆匆跑进屋来,放下手中的面盆,反手将门关上。

“走!咱们不能连累二嫂。”刘德功本来是个急性子,这时更是火冒三丈,拔出腰间的手枪,就要向外冲,锡武、吉森也将手中的枪打开了机头。

“不行,太危险!”二嫂挡住了门,拦住刘德功,顺手夺过他的手枪关上保险,弯腰掖进了堆满柴灰的鏊子底下,锡武、吉森也不情愿地把枪交了过来。

听到动静,大嫂和吉森的家属也都来了,大嫂是烈士王吉善同志的家属。面对这突变的情况,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到二嫂身上。二嫂环顾了下四周,镇定自如地向后抿了抿头发,转身扯着刘德功按在床上,回头对妯娌们说:

“大嫂,你把锡武领走。弟妹,恁两口子回自己的屋,这里有我来应付。”

呼!呼!呼!鬼子砸门了。二嫂沉着地给刘德功盖好被子,说了声“稳住神,躺着别动!”返身就去开门。

“吱”的一声,门一打开,十多个鬼子、伪军呼拉挤进了星里。“毛猴子的有?”鬼子的一个曹长用盒子枪逼住二嫂,一手比划着八字,瞪着眼珠问道。

“妇道人家,出门不多,没见过毛猴子。”二嫂面对凶残的敌人,从容不迫地答道。“太君,床上有人!”刘德功躺在低矮的床上,被一个想捞外快的伪军发现。

“什么的干活?”鬼子的曹长上前一步,盯着刘德功,露出了杀人的凶相。

“俺男的,下湖病了。”没等刘德功张嘴,二嫂就回答了鬼子的问话,并解下包头布来到床前,伏身给刘德功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带着几分火气训斥道:“越说身子骨不好不要下湖,你就是不听。病成这样子,咱一家人喝西北风吧。”边说边用眼神示意刘德功沉住气。

一个鬼子推开二嫂,用枪上的刺刀挑开被子。刘德功是当地人,这些日子频繁作战,闹得面黄肌瘦,倒也像个病汉,敌人傻了眼。人没搜出来,鬼子的曹长在屋内急促地踱了几圈。这时,他发现平放在屋角的鏊子,左瞧瞧,右看看,顺手拿起一根棍子就要拨灰。不好!枪就在下面。略为平静的气氛,刹时又紧张了起来。

“太君,想吃煎饼不?”二嫂急中生智地迎上去。

鬼子把棍子一扔,咧嘴笑了,连说:“好的,好的!”

“大嫂,老三家,快来给‘皇军’磨糊子摊煎饼。”

大嫂、三嫂将锡武、吉森隐蔽起来后,正被鬼子、伪军纠缠着,听到二嫂的喊声,各自摆脱了敌人,拿出粮食担来水,慢悠悠地推着磨。

太阳冉冉升起,湖面一片宁静,鸡在啄食,鸭在戏水,各家的锅屋上空相继飘出炊烟。鬼子、伪军闹腾了大半天,有的倒在草垛上睡觉,有的拿着二嫂摊的煎饼贪婪地吃着……

这时,鬼子带来的东洋狗却显得悠然自得,耷拉着舌头,这里闻闻,那里扒扒,一会儿来到二嫂的鏊子跟前,扒的柴灰到处飞扬。手枪的枪把露出了半截!躺在床上的刘德功正要下床,二嫂眼疾手快地轻轻用火棍一拨,枪又掩埋了起来。

狗似乎发现了什么,瞧着热腾腾的鏊子,又想再扒那闪烁火花的柴灰。二嫂举起棍子,想把它赶走。突然,进来了个拿煎饼的伪军,二嫂心头一乐,放下棍子顺手卷起一个刚下鏊的煎饼,“给,吃去吧”,对着狗扔了过去。狗被惊吓了一跳,嗅了嗅地上的煎饼,摇着尾巴出去了。

晌午歪了,鬼子、伪军一无所获,滚回了据点,刘德功等三人安全脱险了。

2021-08-08 本报记者 刘帝恩 搜集整理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6848.html 1 王二嫂智勇斗敌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