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洋 汪泉)李营街道扩展“信用+”领域,形成了“信用+重点工作”“信用+志愿服务”“信用+惠民举措”等品牌模式,凭借“小信用”实现了“大作为”,信用建设“一根针”,穿起了社会治理的“千条线”。
李营街道把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防汛抗旱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信用建设就延伸到哪里。在庄头、前双两个信用工作试点村建起了信用宣传阵地,对居民信用等级进行公示,让守信闪光,失信曝光,群众日常行为有了约束和敬畏。前双村将社会信用工作运用到人居环境整治中,用志愿服务替代环卫保洁佣工,试点一个月时间,就为本村节省佣工费用5000余元。庄头村将社会信用与美丽庭院工作结合,通过信用建设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改善了村民庭院环境,使得村容村貌“颜值”不断刷新。
为充分发挥党员和先进集体带动作用,建立了党员、青年、巾帼、民兵、大学生等志愿服务队伍,围绕重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村居公益服务和环境卫生保洁,参与一次志愿活动后可以享受幸福食堂免费就餐一天,并按服务时长给予个人信用积分。
自开展信用建设以来,各村由原来村级购买服务变为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挣取信用积分,村集体支出大大减少。对节省下来的资金,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村集体建起了公益工具房、暖心洗衣房、志愿者驿站等惠民设施。前双村的幸福食堂,村志愿者为本村6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餐热饭”,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志愿者获得了积分,激发了干劲,切实提高了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另外,广大志愿者还经常性开展为民理发、作业辅导等志愿活动,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服务,既实惠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