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摄影报道
先是6号台风“烟花”过境,随后又是暴雨突袭,连日来,济宁市迎来大范围强降水天气。无论是“烟花”,还是强对流天气,我市都制定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台风暴雨,虽然造成我市部分低洼农田出现积水及部分农作物倒伏现象,但整体影响并不大。
“这场雨可以保证我这1500亩的玉米25天不用再浇灌了。由于这次降雨时间长,没有形成地表径流,在地里起码可以渗透40公分以上。”台风过后,曲阜国力丰农业服务联合社社长周宪国就来到自己玉米田里进行排水作业。“就曲阜的降雨情况来看,降雨折合水量,大约是一亩地70多方,相当于大水漫灌浇一遍透水。”曲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丰宗鹏介绍。
台风“烟花”过境,为农田带来充沛降水,但短时间内降雨过大,也为一些区域排水带来压力。“通过周密工作部署及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大大降低了此次台风对全市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积极应对台风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损失,7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就印发了《关于做好第6号台风“烟花”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从信息发布、风险排查、技术服务、值班值守、应急调度、保险理赔、恢复生产等八个方面对防台风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并制定下发了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技术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夯实防台风责任,7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连夜组成6个工作组奔赴9个县市区36个乡镇,现场检查了易涝区域物资装备准备情况、领导包保责任落实情况、值班值守人员在岗在位情况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情况。7月28日早晨,市农业农村局组织5个专家指导组的15名市级农业专家持续在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实地调查掌握易涝重点区域在田作物长势和受影响情况,为精准指导、靶向施策,恢复生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强降雨结束后,5个市级专家组会同63个县级专家组共260余人迅速投入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为台风降雨后恢复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提前清理沟渠,降雨后及时抢排积水,农田积水情况得到大大改善。台风期间,各县市区农技专家深入农田科学研判、分类指导,有序开展因地制宜的恢复生产措施。由于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目前整体来看,对我市农业生产影响并不算大。”市农业农村局生产指导科科长王超介绍,台风“烟花”降雨量不小,但风力并不算很大,并未引起较为严重的高杆农作物倒伏现象。
8月1日,我市部分地区又出现降雨。对此,地势低洼的地区仍应积极加强农田管理,及时排泄积水。据任城区农技专家介绍,针对雨后出现的水淹渍涝地块,应指导及时疏通地头排水沟渠,迅速排出田间积水;无法靠排水沟渠排水的田块,要用水泵或人工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因积水造成危害。针对排水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水、气、热状况严重失调,以及雨后田间湿度大,农作物抗病能力变差,病虫害发生会加重的情况,农技专家也根据各地各农作物情况进行有效补救,促进植株恢复正常生长,确保农业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