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2日
第04版:

在张庄镇矬草峪村农科驿站甘署种植示范基地内,“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农技志愿服务活动正在进行。

用心学党史 真心办实事

本报记者 刘建新 本报通讯员 孙博 王凯 秦贞平 摄影报道

大束镇傅堂村村民自编自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节目。

在张庄镇老林店村,医务人员正上门为烈士家属郑计秀老人测血压、问诊。

在香城镇北齐村葡萄园内,农技志愿服务人员正在和村民交流葡萄种植管理经验。

大束镇白塔寺村党史学习教育搬到田间地头。

大束镇鸿山村党支部书记讲党课。

唐村镇西颜村抗战老兵李法真给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

“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演讲比赛。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邹城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精心谋划创新服务形式,多项措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全市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十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现实问题,形成各类特色服务品牌122个,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看庄镇把“学党史”与“办实事”结合起来,创新开展“码上监督”“码上知道”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探索出“不见面服务”工作新模式,将5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制作成50多个二维码,办事群众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码”上获知窗口部门的权力清单、办事流程以及办理时限等信息,实现了为民服务中心服务事项的扫码咨询、扫码办理,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运行,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有效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香城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小“1”办事为民服务活动,帮助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士等困难群众在手机上建立亲情号码,把快速拨号键数字“1”设置为包村干部的手机号,让困难群众在遇到问题时,长按手机拨号键小“1”即可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包村干部。活动开展以来,全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们已经接到了近500个小“1”电话。大到孩子上学,小到购买农资,村民们都习惯打“小1办事”,小小的电话增进了干群联系,使服务群众更便捷、更及时、更贴心,确确实实做到了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需。

张庄镇打造“理悦张庄”宣讲品牌,引导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树立“人人都是宣讲员”的理念,培育各行各业的百姓宣讲员,形成全覆盖、多层次、宽领域的宣讲员梯次队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点将”和“订菜”式宣讲,从最现实的小事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居民细心讲解最想了解的和最新的政策、法律、卫生健康等知识,宣讲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活动的最新进展,并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面对面、互动式的沟通交流,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现场解疑释惑,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听得懂,用得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邹城市围绕居民饮水、就业创业、社会治安等14个民生领域,建立全市民生领域大排查台账832项,目前整改完成782项,实现了6月底前解决90%的阶段性目标,年底将全部清零,出台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419个,实施民生项目818项,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群众满意率,增强群众幸福感。

城前镇渠家庄村东苗子岭之巅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太平镇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民族魂”雕塑前,倾听鲁西南地区广大军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故事。

看庄镇工作人员将装裱好的入党申请书,作为特殊礼物,逐一登门送到老党员手上,让老党员感慨万千。

看庄镇探索创新以二维码形式监督村级事务,手机扫一扫,办事流程“码”上全知晓。

千泉街道幸福食堂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

在香城镇西羊皮村,“农技顾问”深入田间地头服务零距离。

2021-08-02 本报记者 刘建新 本报通讯员 孙博 王凯 秦贞平 摄影报道 在张庄镇矬草峪村农科驿站甘署种植示范基地内,“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农技志愿服务活动正在进行。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6349.html 1 用心学党史 真心办实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