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有真学问的人,没有不读书的;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人,必定是热爱读书的人。至于读书的重要,读书的意义,历代先贤对后人都有耳提面命的教导。我们以书为师,宛如与先贤对话,与哲人低语,听智者讲道,忘记一切荣辱得失,心中只有灿烂的阳光。
有人说,以书为友,当你痛苦时,它能给你抚慰;当你困惑时,它能帮你解惑;当你迷茫时,它能给你指路;当你消极时,它能使你振奋。诚哉斯言。
读文学著作,会与作者同呼吸,感受文字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学修养;读励志书籍,聆听哲人教诲,明白做人的道理,在日复一日里增长处世智慧;读各种经典,亲近高尚人士,从中得到熏陶,获得启迪,修养自己的心性气质。
读书如悟知音,有些话一直埋在心里不便说出,书中替自己说了;读书如遇谏友,有些事情自己看不透、不明白,书替你点了一盏灯。知识不足则多虑,读前人的优秀书籍,借鉴智慧和经验,自然心开意解,知道如何应对处理。多读一本好书,就像多了一位益友,多了一份力量。
没有书的心灵如同一座荒丘,既无生机又没活力;而拥有书籍,热爱阅读,就是给心灵补给养分,使其水草丰茂,繁花似锦。16世纪英国哲学家兰西斯·培根告诉我们,读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书,会有不同的收益和提高:“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变,凡有学皆有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能让人博学多闻”。
读书让求知的人感受智慧的光泽,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深知,继而通古今,晓四方,洞观世事沧桑,彻悟人生道理,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读书是很多人的爱好,他们在长期的阅读生涯中,不但不感到吃苦受累,恰恰相反,而是感到快乐,是一种享受,因为读一部好书,如饮仙露琼浆,其情节内容,书中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具有动人心魄的神奇魔力,可以使人“神摇意夺、恍惚凝想,”以至于“快着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读这样的书,自己就完全和书中的情节内容融为一起,和书中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以书中人物的忧乐而忧乐,这难道不是一种千金难买的精神享受吗?这种享受远不是那种肉山酒海高级宴席的物质享受可比的,这是多么的快意人生!
读书就是求知。一个人先天条件再好,后天不学,也会成为一事无成的凡夫俗子。唯有读书,才能使人走得更远。
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并不在意穿金戴银,不在意豪车洋房,不在意美丽的容颜,也并非借读书飞黄腾达,而是修身养性,深悟做人之道,成为远俗之人。经年累月浸润书香,内心世界丰盈,举手投足,谈吐交友,从容处世,自有温文尔雅、高贵不俗的气质。读书心地向善,明辨是非美丑,知道该如何做人。
对于读书人,只要有书就不寂寞,有书万事足矣。
许多人为做学问而读书,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最好还是颠倒过来,由读书而自然生成学问。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才能“不做一句空”。这就是说,学问应该是读书读出来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书读多了,就会有比较、有分析、有鉴别,有自己的看法、想法,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见解,这才是真正有点意思的学问。
阅读是一种享受和快乐的事情,如明朝于谦《观书》所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