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勇 董雅宁
只要有一颗敬业奉献的心,就不会患得患失,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护士长李秋华,曾先后在儿科、神经外科工作。无论何岗何职,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刻苦学习钻研技术
成为护理工作行家
坚定理想信念是她投身护理工作的动力之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秋华努力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长和服务明星。她认为,医疗是高风险行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护士只有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从容应对,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李秋华积极总结经验并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3部,参与护理科研2项,申请省级继教项目一项。积极开发创新思维,带领护理团队,创新护理工具,并应用于临床工作,如“留置尿管再次固定贴”、“烦躁患者留置针二次固定法”、“适合导尿患者的病员裤”等10余项,避免了因患者不适或其他原因而给其带来的伤害。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成为患者的贴心人
务实勤奋、敬业爱岗是她的立身之本。35年来,李秋华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始终以服务患者是否到位、患者是否满意为工作的第一原则,用一张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诠释“患者至上”的初心,用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细微的动作呈现“真诚服务”的使命。
2020年科室收治了一名患有乙肝和艾滋病携带患者,乙肝和艾滋病都是血行传播性疾病,一旦感染终生携带难以治愈,该患者烦躁不安,治疗时有出现职业暴露的风险,年轻护士们都非常恐惧,她身先士卒,带头积极引导患者,与患者聊天疏解情绪,在她和科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患者最终得到良好救治,情绪和身体也一天天好转起来。2020年在疫情期间,科室收治了一位单亲家庭14岁小姑娘,跟随父亲一起生活,主要症状为单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生活不能自理,整天泪流满面,不与任何人交流。豆蔻年华的少女,爸爸照顾有诸多不便。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天去小女孩床前安慰、鼓励,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她的帮助下,小女孩从拒绝到放下戒备,可以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小女孩生日时,李秋华准备了生日蛋糕,和科室的同事一起陪她庆祝生日,孩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是她工作时秉持的理念。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李秋华做好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强化责任、安全意识,同时充分发挥科室质量控制组、临床护理组、护理教育组的作用,让护士们参与到科室的管理中来,做好日常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提高管理能力。李秋华关心青年护士成长,为青年护士提供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在工作中,她充分利用质量管理工具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提升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她的积极努力下,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不断提升,有效保护了患者安全。
李秋华心系患者,想方设法为患者排忧解难。她带领护理人员将优质服务延续到患者家中,凡是带有胃管、尿管从科室出院的患者,只要病人有需要,李秋华就会带领人员以最快的时间赶到病人家中,为病人插胃管、导尿管,为他们提供管道护理、营养支持、康复指导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知识,使长期卧床的居家患者减少或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让病人及时享受到最专业、最贴心的服务。近10年来她为患者义务更换胃管、尿管120余次,受到病陪人的一致好评,在神经内科慢性病管理居家护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秋华自觉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大我之中;作为一名护士,她将自己的岗位融入到医者的神圣使命之中,在最美的时代奉献最好的自己,在最好的时代展现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