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王婷婷 贺东浩)“十三五”期间,济宁经开区累计落地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5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269.7亿元。2020年完成省“十强”内资到位48.68亿元,超额完成市级任务的150%以上。
累累硕果中,济宁经开区的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都是这硕果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经开区党工委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一致,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各种挑战,主动适应发展新格局、新要求,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该区投资促进局和新时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立足招商引资主责主业,把扎实开展“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切实为招商引资项目办实事解难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听”字当头,深入了解企业需求
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和新时代公司各科室、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坚持“一岗双责”,做好区营商环境的对外“宣传员”的同时,更要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的“店小二”,把为落地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服务宗旨贯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安排专人深入到包保企业和新招引项目,全面排查企业落地投产存在问题、了解把握项目进展情况,切实为企业解决投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重点解决落地项目在手续办理落地、项目建设、用水、用电等问题,保障生产要素有效配置,促进新招引项目尽快落地、建设,达产见效。
“实”字为本,集中破解难点难题
随着经开区配套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跨步前进,越来越多符合该区“一高两新”产业方向的项目意向来经开区投资兴业、融合发展。为了破解科技项目技术含量高但资金不足、项目投资大但土地资源紧缺等制约项目落地的困难和难题,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及公司整合全区资源,联合兄弟职能部门,针对项目存在的不同问题,研究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成立产业基金、整合土地资源等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破招商引资“瓶颈”,促使一批项目快速落地。森桦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项目的落户,仅用了2个月时间。为达到企业投产标准,经多方协调解决了厂房、设备安装、环评等问题,获得企业好评。柒色搪瓷装饰板生产项目有利于盘活经开区闲置废旧厂房,有利于补齐产业链条,对于济宁经开区产业结构升级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项目从厂房设计、装修改造、设备采购、员工招聘,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
“落”字为基,落实落细主体责任
济宁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和新时代公司坚持把落实作为出成效的根本保障,构建“陪跑”计划创新机制,陪伴企业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直到企业纳统入规、专利获批、高企申报、纳税达标。实行“一企一策”,因企施策,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在工作推进中,部门负责人到企业调研后建立调研帮扶日志,梳理出问题清单,定期督办落实进展情况,及时跟踪进度、认真评估效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及时宣传典型事例,生动展示企业的积极反响,带动和影响更多的部门与企业参与进来,为深入推进实践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企业有所呼,我们就所应。面对招引来的企业我们积极主动作为,聚焦企业所需,解决企业困难,为企业办更多实事,营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始终坚持把企业‘招得来、落得下、促发展’为己任。”济宁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和新时代公司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