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王丽波 王彤)为进一步激励公务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做实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坚持“三个突出”,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考准公务员一贯表现,激励全市市直机关公务员砥砺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突出“精准考核”,完善考核体系。区分不同类别、层级和职位的公务员特点,科学设置共性及个性两大类指标。采用百分制量化赋分,共性指标40分,个性指标60分。其中,共性指标5个,包括: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出勤情况;个性指标3个,包括: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临时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奖惩情况。临时性工作任务包括市委及业务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任务、工委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其他工作任务(指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创新工作完成等情况),通过合理设置,“量体裁衣”,更客观、更精准评价公务员日常表现。
突出“程序优化”,规范考核流程。按照“谁了解谁评价、一级考核一级”的原则开展,各部室负责人负责本部室工作人员的考核,其本人的考核由分管领导负责。平时考核周期为一季度,按照目标确定、个人纪实、审核评鉴、结果反馈、汇总上报的考核程序进行,坚持在纪实和评鉴环节上下功夫、避免单一、总结式的考核。平时考核结果及时向被考核人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要求,明确努力方向。每考核周期末,市直机关工委组织部负责统计汇总公务员平时考核结果并进行归档,每年底形成工作总结,经市直机关工委委员会审议后报市委组织部。
突出“奖优罚劣”,强化结果运用。坚持以考促干,把公务员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职级晋升、评先树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激发干事激情。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当年平时考核结果均为好等次的,年度考核可以在规定比例内优先确定为优秀等次。当年平时考核结果一般、较差等次累计次数超过一半的,年度考核原则上应当确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等次。当年平时考核结果均为较差等次的,年度考核可以直接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市直机关公务员进行精准化、差异化培训、安排实践锻炼,补齐思想素质短板,不断提升市直机关公务员干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