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近年来,“志愿服务”四个字日益深入人心。走在城区的大街上,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肩配红袖章,不时挥舞着手中小红旗的交通文明岗志愿者们,成为繁忙道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他们始终坚守岗位,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疏导着交通,传递着文明。
7月9日清晨6点50分,文明岗志愿者孙守利一如既往地准时来到金宇路与火炬路交叉路口的岗位上,作为这一文明岗的组长,她与共同值守的志愿者们简单交流服务职责后,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交通文明岗上,我们志愿者主要是配合交警或其他民警维护路口交通秩序,制止和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引导车辆、行人各行其道,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也会对交通文明岗附近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垃圾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孙守利说,她从2017年开始做交通志愿者,这四年来,尤其是去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她看到济宁城市环境的变化,感受到市民们文明素质的提升,满心的自豪。
下午5点,虽已傍晚,室外温度仍旧居高不下。志愿者李广苓脸颊上虽挂满了汗珠,仍有条不紊地跟随交通灯、配合交警引导非机动车流、人流。“起初市民可能不理解,劝了也不听,但志愿者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耐心讲解,让他们认识到文明出行的重要性,现在市民文明出行意识越来越高,对交通文明志愿者工作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她向记者感慨说,夏季虽然炎热,但看着路口秩序井然,志愿服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交通文明岗上,志愿者们认真履职、积极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涌现出许多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好人好事。前不久,市民赵女士就将一面“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锦旗,送到洸河路与共青团路交叉路口文明岗志愿者秦英的手中。“当时是下午,正下着小雨,我正在疏导交通,看到地上有一个手机。但是手机加密,也没办法打开,就只能等着对方打来电话。等到失主过来,拿到手机,我才放心离开。”秦英回忆说,在十字路口做志愿服务,时常会遇到丢失物品的情况,志愿者们坚守原则,及时把物品送还失主。“记得一位市民把捡拾物品交到我手上时说,因为我们是文明志愿者,把物品交给我们,他放心。由衷地感谢市民们对我们的信任,作为志愿者更应严守底线,尽职尽责,对得起市民们的这份信任。”嘉诚志愿服务队管理人员巩光霞说。
孙守利、李广苓、秦英,只是城区许多交通文明岗志愿者的一员。志愿者们,来自于群众,也活跃在群众之中,以一张张温馨的笑脸,一句句恳切的话语,传递文明、温暖城市。据统计,目前,城区由团市委管理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260余名,他们分布在城区31个交通文明岗上,每天在早上7点到9点、傍晚5点到7点的高峰时段,穿行在人群之中,以耐心的劝说、有力的引导,让城区的人流、非机动车流更有秩序、更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