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9日
第A0120210719C版:

打造全省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新高地

本报济宁讯(记者 王粲)近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济宁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化旅游专场举行,介绍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

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探索“五融五合”模式,着力打造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文化旅游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在传承创新上“融”,“合”出文旅“新品牌”。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图书馆+书院”、乡村儒学讲堂等模式,建成尼山书院13处、达标“儒学讲堂”3016处,开展儒学活动48000余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数分别达19项、83项、283项,7件作品入选山东省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化产品名单。在资源开发上“融”,“合”出文旅“新引擎”。连续多年争取文物保护资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6个文旅项目入选2021年省重大项目,13个文旅项目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库,4家企业入选两批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A级景区105家。在公共服务上“融”,“合”出文旅“新路径”。高标准建成市文化中心、市杂技城“四馆一城”、济宁大剧院、革命军事馆,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17处,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100%,五年累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1万余场。在精品创作上“融”,“合”出文旅“新空间”。全市国有文艺院团达13家,21个项目被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我市原创杂技滑稽作品《岁月》获全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填补山东省23年空白。在对外交流上“融”,“合”出文旅“新形象”。举办承办央视中秋晚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中国(济宁)国际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峰会、中国(济宁)研学旅游国际营销大会、第三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等重大文旅活动,在全省首个开通了研学旅游高铁推广专列,对接启动中韩线上文化交流项目,9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省百条红色旅游线路,10件旅游产品入选全省“六好”优质旅游产品。

“十四五”时期,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坚持“1123”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擦亮“三孔、大运河”两张世界文化名片,加快提升文化旅游工作的群众满意度、社会经济贡献度和国际国内知名度,努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2021-07-1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4653.html 1 打造全省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