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尹茂领)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推进大会召开以来,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按照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和河湖岸线环境污染整治“双月”攻坚行动要求,聚焦港口水污染和船舶污染物接转处两大重点,多措并举推进港口水污染攻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开展排查整治。重点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信访件涉及到的问题,严格落实整改复核责任,同时对照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在全市港口码头及其周边全面排查排污口、暗管暗沟、黑臭水体和生产生活垃圾等,逐项跟踪抓好整改。截至目前,全市港口码头共排查整治问题隐患101处。
强化一线督导检查。港口码头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月”以来,加大监管频次和力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每日组织开展夜查,成立了4个包保组和1个机动组,分区域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6月份以来,共出动检查人员400余人次,发现水污染问题1422个,并全部整改到位。
规范船舶污染物接收。率先在主城区港口码头建设了智能垃圾柜交付亭,更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点标识牌,严格落实“先交付后作业、一船一报备”制度,船舶污染物接收量环比提高60%。6月份以来,共接收船舶垃圾7.62吨、船舶生活污水161.49m3,船舶含油污水14.57m3。
提升水污染治理能力。在主城区港口推广微型水质监测仪,对码头前沿水质实时在线监测;指导港口码头新建污水沉淀池15个,增加沉淀池容积3600m3,强化汛期污水外溢防范,密切关注气象信息,暴雨前提前清空所有污水收集池,定期组织开展水污染应急演练,提升了港口水污染综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