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以“起跑就加速,开局就争先”的战斗姿态,抓落实、求突破、往前冲,在文化和旅游工作中砥砺奋进跑出“加速度”,取得了六项山东省唯一、十项山东省第一的好成绩。
六项山东省唯一: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是全省唯一入选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邹城市设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是全国唯一县级基地;市杂技团创排的《岁月》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是全省唯一;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两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是全省唯一;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国家发改委新书发布暨经验交流会上围绕文旅扶贫经验作了典型发言,是文旅领域全国唯一代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文推广了《济宁市打好文旅融合发展组合拳绘就助力脱贫攻坚新篇章》的经验做法;等闲谷艺术小镇是山东省唯一申报的世界旅游联盟减贫申报案例。
十项山东省第一:曲阜市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七的成绩入选“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鲁源小镇等6个文旅项目入选2021年省重大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阴阳板、梅花拳(梁山梅花拳)2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量居全省第一;楷木杆镶牛角毛笔等7件非遗文化作品入选“天工开物·齐鲁匠心”首届山东省非遗文创大赛,数量居全省第一;《吆嚎!大运河》等10件作品入选省十二届文化艺术节群众优秀新创文艺作品,数量居全省第一;《梦圆黄河滩》《荡起双桨》2部大型剧目入选省十二届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数量居全省第一;《清澈的爱》《月儿弯弯月儿甜》2件作品入选省十二届文化艺术节全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国家文物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项目申报中,大运河河道总督府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等3个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数量居全省第一;截至5月底,争取202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260万元,居全省第一;截至5月底,我市争取2021年中央补助地方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9037.6万元,居全省第一。
文化凝聚向上力量,文旅融合交出靓丽成绩单。我市4部作品入选“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优秀剧目展演。我市14个文化旅游重大事项、6个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数量居全省第一。兖州牛楼小镇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23个村、3个镇被评为首批省景区化村庄、省精品文旅小镇,6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我市泗水县举办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赏花季启动仪式。7处革命文物入选山东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场所,9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省百条红色旅游线路,济宁博物馆相遇实践活动入选全省十佳案例。曲兴社南池书场获评全省试点非遗曲艺书场。1项工作、2名个人分别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山东非遗年度人物。山东天成书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央视新闻频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节目《今日中国》山东篇重点介绍了济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果和典型经验。3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5月28日《今日中国·山东篇》和3月25日《山东新闻联播》分别报道了我市文化“两创”显著成果和典型经验。
根据携程联合新华财经发布的《2021“五一”旅行大数据报告》,按照旅行多维数据分析,对比2019年和2021年订单数量,济宁市与连云港、张家界、洛阳等10个城市共同入围今年全国“五一”黄金周增速最快十个目的地城市。通讯员 李长江 蒋琰
2021年,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目标,聚焦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自我加压、提升标杆,全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走在前。今年上半年,市文化和旅游局二项工作经验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文推广,三次被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一次作为文旅领域全国唯一代表在国家发改委《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新书发布暨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同时取得了六项山东省唯一、十项山东省第一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