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法院牢牢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党务、审务、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呈现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兖州区法院审判执行质效持续攀升,结案率达80.18%,位居全省法院第20位,平均办案用时34.25天,位居全省法院第25位。“七一”前夕,山东省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授予兖州区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
兖州区法院探索构建了一套党员先锋指数,对党员履行党员义务与岗位职责进行量化积分管理,激励党员干警在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组织生活的同时,全力以赴提升其业务能力。各支部评选“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兖州区法院11个党支部共设有党员先锋岗16个,分布在立案、审判、执行等服务一线。
今年以来,速裁团队共接待来访群众4300余人,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169起,办理普通民商事案件1207件,平均办案用时6.24天,受到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正是在一名名党员先锋的引领下,兖州区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不断实现新发展,被评选为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单位。
一个支部 一座堡垒
兖州区法院把提升支部效能作为激活“三务融合”的关键一环。2020年,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庭上”的优良传统,将全院86名在职党员干警按所属庭室编入11个党支部,命名五星级党支部5个,四星级党支部6个,1个支部被授予五星级党支部流动红旗,支部书记全部由庭长担任,形成了“一庭(室)一支部”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此基础上,启动党支部星级评定活动,既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也评服务效能和执行力。
2021年,立案庭党支部坚持“党建+诉讼服务”融合发展,升级设施,创新机制,“对外服务群众、对内服务审判”的工作效能持续提升,获评五星级党支部。
立案庭庭长告诉记者,“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改革,立案庭整合了其它部门的业务,不仅立案,还包括诉前保全、速裁审判、司法鉴定等。目前立案庭党支部是兖州区法院11个党支部中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支部,有14名党员,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探索诉源治理的途径,兖州区法院成立了两个诉源治理工作室——婚姻纠纷诉源治理法官工作室和物业服务房屋质量纠纷诉源治理法官工作室,有效减少了诉讼增量。”
民一庭党支部坚持“党建+诉源治理”融合发展,支部党员依托“道交法庭”和“诉源治理法官工作室”,深入推进类案纠纷源头化解工作,切实当好司法为民排头兵,增强人民司法获得感。
执行局党支部坚持“党建+执行”融合发展,回应民生热点难点,先后出动警力100余人次,持续攻坚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并先后两次发放执行案款共计60万元,帮助52名申请人拿到了“血汗钱”,真正实现执行有温度、“护薪”更暖心,被授予五星级支部流动红旗。
一种品牌 一股力量
2021年,兖州区法院充分发挥党建对司法服务的引领保障作用,组织开展“一支部一品牌一亮点”品牌评比展示活动,引导各党支部结合职能实际,提升党建融合质量。综合办公室开展的“支部建在庭上,服务奉献在岗位上”、刑庭党支部开展的“党徽戴胸前,法徽耀法庭”、民二庭党支部开展的“党徽指方向,法徽惠营商”等党建品牌都有较大知名度和融合力,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2020年民二庭在处理四家公司合并破产重整案件中,面对复杂案情、繁重工作量,党员法官迎难而上,打响了“党徽指方向,法徽惠营商”支部党建品牌,仅一年多的时间就重整成功,化解了四家公司债务40余亿元,推动四家公司完成从传统污染的钢铁行业到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材料科技企业智慧绿色工厂的蜕变,保障企业原有职工100%就业,真正做到“无感”破产、各方共赢,得到济宁市委、兖州区委两级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和表扬。
记者 曹梦溪 通讯员 王东星 张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