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2日
第A0120210712C版:

凝聚力量推进民生改善

本报济宁讯(记者 王粲)近日,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济宁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专场,介绍我市保障人民生活的奋进历程和生动实践。

自2008年以来,我市连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乡低保实现“十七连增”,今年1至6月份已发放救助金6亿元。聚焦“急难”家庭,建立完善主动告知、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即时救助、跟踪转介“五项机制”,对符合急难救助条件的24小时内先行救助,对出现紧急情况的2小时内全力救助。所有县市区均成立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156个镇街全部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平台,4401个村居配备了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市实施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养老设施建设提升、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养老产业扶持培育、养老宜居示范社区建设“五大工程”,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引进一批全国知名养老品牌落户济宁,培育一批本土养老服务企业实现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建成农村幸福院706处,对所有乡镇敬老院进行改暖、改厨、改浴、改厕,老年群体养老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近年来,我市以孤困儿童为重点,不断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目前,全市5596名留守儿童、13280名困境儿童已全部纳入动态监护范围,2762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得到基本生活保障,1961名重点困境儿童家庭享受生活补贴,机构养育儿童、社会散居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分别达到1936元、1540元、1078元。同时,实施寒门学子助学工程,对在校期间的困难家庭大中专学生每年发放助学金,建成市、县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此外,我市不断提升规范管理和文明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民政基本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社会事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强孝老爱老文化建设推进移风易俗三年行动稳步实施,采用“一迁二改三绿化”方式,持续开展公墓建设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在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基础上启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实现“登记拍照全免费”,推行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同时,扎实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全面推行助残事项“一网通办”。

2021-07-1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4188.html 1 凝聚力量推进民生改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