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8日
第A0520210708C版:

​“幸福食堂”送幸福

■本报通讯员 孔淑雨

齐李村的吴景菊是曲阜市防山镇中心幼儿园的一位老师,下午三点钟吴景菊正在学校里给孩子们教课。然而,吴景菊家中还有一位小脑萎缩的母亲,下午三点钟是老母亲吃饭的时间点,一边是学校里的孩子们,一边是家中的老母亲,左右难择。村里的幸福食堂了解到吴景菊的困难后,主动承担起吴景菊母亲的吃饭问题,每天下午2点50分,热腾腾的饭菜便从幸福食堂出发,跟随志愿者来到了吴景菊母亲的家中。

这让吴景菊感到很过意不去,每到周末,吴景菊便来到幸福食堂做志愿者,她说:“大家养我的老人,我也要养大家的老人。”在齐李村,像吴景菊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志愿者翟守琴说:“我们村的妇女主任在村里的‘新时代志愿者服务群’里呼吁‘好媳妇 好婆婆’们来幸福食堂做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谁有空谁就报名,妇女主任就给我们排好班,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轮到参与志愿服务。这样我们的孩子也会跟着我们学,以自己的妈妈为榜样、为骄傲,去做一个善良的人,我觉得这样很好。”

近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的兴建,有效破解农村贫困独居老人“吃饭难”的问题。齐李村党支部书记牛中兴说,通过对幸福食堂模式的探索,能让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传承发扬,同时减轻社会整体的养老负担,不等不靠,不依赖政府,变“输血”为“造血”,才是保障幸福食堂长久运营的秘钥。

齐李村“老年幸福菜园”的前身是一片建筑垃圾堆放地,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里不断加大对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盘活闲置土地,让昔日拖村集体后腿的荒芜角落变身成了“蔬菜宝盆”。“今年1月份,我们村召开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把村西这3亩多地开垦出来,作为村里幸福食堂的‘后花园’,专项负责幸福食堂的食材供给。这幸福菜园不但让老人吃上了纯天然无污染的蔬菜,还为我们村节省了不少开支,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牛中兴说,“我们村是搬迁村,2019年5月,村民陆陆续续都搬迁到新楼上了,2020年我们把老村复垦,种上小麦、玉米,每年能获得20万左右的村集体收入,这部分资金我们专项用到幸福食堂上来。加上食堂现在蔬菜、馒头都能做到自给自足,我们村的幸福食堂资金还是能够保证的。”

“咱这个食堂里的菜特别好吃,有滋有味还整天不重样。以前,在家做顿饭要弄半天,还经常吃剩菜,年龄大了,住着楼,更不敢用天然气。现在好了,顿顿不用自己动手都能吃上营养实惠的饭菜。”齐李村幸福食堂里,90岁的孔李氏乐呵呵地说道。

2021-07-0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4007.html 1 ​“幸福食堂”送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