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谢军 李宁)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香城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抓手,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注重党史教育,聚焦党性提升,让办事氛围“浓”起来。以“党性作风提升工程”为主题,通过理论+实践、线下+线上、专题党课+研讨交流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广泛营造“学党史办实事”的活动氛围。组织7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管区书记到国防基地围绕干部党性作风提升开展拓展训练,先后到渠庄红色教育基地和马兰山社区实地参观学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多次邀请济宁市委党校和邹城市委党校老师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内容进行授课,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注重深入基层,聚焦民生问题,让办事效果“实”起来。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民意“5”来听,瞄准民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排查走访,在调研基础上列出民生实事清单,定项目、定责任、定时限,落实跟踪督导措施,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里去。
注重服务实效,聚焦群众困难,让办事方法“活”起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资8万元在群众服务大厅安装自助服务终端机,服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先后在张桃村、泉山村、北齐村流转600余亩土地,建立了葡萄产业种植示范点,每亩土地可增收1万余元。大力推广“1”键办事为民服务举措,在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士等困难群众的手机上建立亲情号码,一旦遇到问题时长按手机拨号键“1”,就能第一时间联系到驻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