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8日
第01版:

强化“双招双引” 抢占发展先机

——访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金礼

■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凝聚起‘大抓创新、大抓产业’发展共识,经开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牢牢抓住‘双招双引’这个牛鼻子,抢占‘十四五’发展先机,努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金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金礼介绍,经开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济宁科创中心,高标准建设“一中心、两基地、六院所”,提升科创实力,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支持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省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力争新增省级研发平台3家以上、市级平台10家以上。重点推进7家“十百千”技改扩规项目,引导企业迈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实现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链上云。同时,发挥工业技改投资基金作用,力争年内完成制造业技改投资23亿元以上,打造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

李金礼表示,经开区全面按照“231”产业集群,确定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一高两新”产业项目招引方向。通过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园区,进一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延伸产业链条。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十强”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71.9亿元,目前19个项目已开工落地,开工落地率83%,累计到位“十强”内资25亿元;新签约外资项目4个,累计到位外资1769万美元。实施产业人才倍增计划,推行“1+1+N”人才包保服务制度,探索出“四链合一”的人才工作路径,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30余人,已创建各类省级平台16个、市级平台39个,其中“双创”孵化基地成功获评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获得3000万元奖补资金,为全市唯一;持续加强与中科院、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6个在建科技项目投产运营,年内新增对接科技项目4个。坚定不移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用标准厂房300万平方米,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产业协同专业化园区6个以上。

项目引进来,还得加速落地。经开区实行项目“陪跑”计划,建立大项目落地办公室,全面落实“班子成员、职能部门、属地镇、招商单位、国有投资公司”“五位一体”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好“一区五园”工作机制,扎扎实实抓好35个“三重”产业项目落地投产达效。持续深化“项目+人才”工程,全面启动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打造“人才服务超市”,进一步强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力争年内引进研发机构不少于3家,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不少于4人,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创新平台不少于4家。

李金礼表示,经开区全力开启“二次创业”,扎实推进“一区五园”专业化园区建设,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开创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05-28 ——访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金礼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0410.html 1 强化“双招双引” 抢占发展先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