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孙伟)今年以来,邹城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为重点,创新服务方式、拓宽培训范围、持续改善民生,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强素质树形象,按下政务服务“快进键” 、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服务方式全员帮办。围绕邹城百项重点工程项目,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变“项目围着审批走”为“审批围着项目转”。抽调28名业务骨干组建服务工业发展、服务城市建设等4支党员攻坚突击队,主动对接各指挥部、各镇街和建设单位。对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全员帮办、全程帮办,助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截至目前,4支党员攻坚突击队共走访荣信集团、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106家企业,解决各类问题80余条。
拓宽培训范围全员练兵。实施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通过系统培训、党史教育、全员练兵、层层比武,提升各镇街、市直各有关部门政务服务人员业务素养和履职能力,在全市掀起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热潮。强业务破堵点。强化业务培训,围绕下放行政权力事项的法律法规、业务要点、数字应用、流程再造等重点任务,对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确保下放行政权力都能接得住、办得好;破解办事难点。梳理排查各镇街、市直各有关部门办理业务中的高频事项,寻找高频事项办理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建立业务指导专家团队,及时提供解决方案,结合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让堵点变优点、让卡点变亮点。目前已走访16个镇街,梳理各类问题18条。提素质展形象。注重礼仪培训,以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全市开展公务礼仪、现场管理、团队建设的标准化培训,增强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温度”。传帮带促提升。建立干部队伍轮岗交流机制,推进政务服务系统人才队伍交流,通过“结对子、传帮带”等方式,让200余名工作人员成为行家里手、业务骨干,进一步增强全市政务服务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4场次,培训人员360余人。
强化多点发力改善民生。设立“纳税人之家”。树牢“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办税服务厅为主阵地,全力打造“纳税人之家”,努力营造出“亲情相伴促和谐”的征纳关系,为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推出“智慧云医保”。以信息联动共享为切入点,通过数字化手段集合打通医院HIS系统、药店ERP系统、处方流转系统和医保支付系统,实现医药机构处方信息、药品进销存信息和慢病复诊续方信息互通、共享,提升群众医保服务体验感和政府监管精细化程度。自4月9日系统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已为65名患者开具处方157个,合计处方金额12240.62元,参保人员看病就医体验得到明显改善。实施“公证+不动产”联办。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便民化、信息化水平,实施公证与不动产登记业务联办,打造公证与不动产登记业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