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长春 张华 张岩
“下午收割俺种的小麦,看收成亩产要超过1000斤,今年丰收啦!”6月4日,郭仓镇隋村开始大面积收割,34岁的郭波波说起收成,话语中带着爽朗的笑声。
在农地里长大的郭波波,从记事起,父亲郭长就在村里承包经营土地,从最初的几十亩直到100多亩。仅仅靠种地,父亲就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吃穿不愁、有滋有味。2009年,由于种地多、产量高,父亲还被奖励一辆农用三轮车。
“种地也能‘种’出名堂!”在父亲的影响下,2017年郭波波接过承包经营土地的“接力棒”,“起点”就是100亩,到现在已经超过200亩。她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这是‘泛麦8号’,全都是种子麦。你看籽粒饱满,已经完全成熟。”看着收好的小麦,郭波波高兴地说,这些小麦不进家门直接晾晒,检验合格后入库结算。
如此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全部作为种子,怎样保障种粮的质量?郭仓镇农办主任徐卫军道出了原委,由于土地集中,适宜集中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六统一”生产管理办法,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检验、统一机械收获。与之配套的还有“统一供应农药化肥生产资料、统一免费土壤化验和配方施肥指导、统一免费职工技术培训、统一对合格种子进行加价回收等”辅助措施。
不仅仅是郭波波的农田,该镇的3万多亩小麦全部是种子小麦,这里是全县最大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徐卫军说,种粮大户采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有镇政府做‘依靠’,种200多亩地也很轻松,种好地就能过上小康生活。”心直口快的郭波波,对未来生活满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