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洪记
泗水县高峪镇尧前村,是位于高峪镇中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186户658人。两年前,这里是一个多年选不出村支部书记的软弱涣散村,班子战斗力弱,基础设施差,人均收入低,群众怨声载道。而今,如凤凰涅槃般,尧前村让人眼前一亮。村级服务场所干净整洁,新上任的村委成员干劲十足,进村的水泥路逐渐加宽,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广场上欢声笑语,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是什么,让一个小山村如此蜕变?这其中,又蕴藏着多少奥秘?这一切,都缘于王亚鲁的到来。
解密一:
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王亚鲁是市交通运输局的一名干部,在被选派为尧前村党支部书记后,他迅速转变工作角色,立即开展摸底和走访调研,同时与村内党员开展座谈,仔细分析制约尧前村发展的因素。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战斗力,是制约尧前村发展的关键。找准了问题突破口后,通过换届选举调整村支两委成员2名,强化党支部班子。发展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2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充实后备人才。面对村内党员理论素质较差,党组织生活不规律等问题,王亚鲁制定了学习计划,与每名党员拉家常、做工作,凑村里农闲的时候组织党员学习,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做好“灯塔——党建在线”和学习强国学习,切实提高村内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利用“三会一课”学习党内知识,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坚守和信念,坚定村内党员干事创业、带动致富的信念,凝聚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斗志。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全村党员清扫村内道路,照顾村内留守老人和孩子,塑造了党支部的良好形象。另外,王亚鲁还按照县、镇党委的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村级管理制度,推进三资清理,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定期在村公告栏公示村内重大工作事项,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解密二:
基础设施完善,建设美丽乡村
抓环境整治,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做好村内环境治理,王亚鲁结合“村村干净、户户整洁、人人明理”活动,彻底根除门前“三堆”、牛棚、猪圈等问题,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的现象。同时实施村庄道路工程,将村西进村道路拓宽至8米,道路两侧铺设路沿石,既解决车辆错车难题,又消除了安全隐患。大力提高村内绿化水平,共栽植法桐、冬青等苗木4000多株,规划修建花池20多个,切实提高了村内的人居环境。建设村活动广场,在村西建设2处小广场,同时在村内主干道空地安装健身器材,丰富群众生活,另外粉刷墙壁 8700 多平方米,壁画的内容既包括党建、打霸除恶、移风易俗等内容,也包括优美的山水画、田园画,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如今老年人都愿意到处走走,并私下对比哪个村弄得好。“以前我总是羡慕其他村,现在他们都羡慕俺们村。”李大娘高兴地说。
解密三:
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
尧前村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切实提高村民收入,解决集体经济薄弱的顽疾。深入研究利用扶贫资金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子,大力鼓励村民回乡创业,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逐步实现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改为“造血式”。王亚鲁利用扶贫资金,在村西新建22亩大棚,租赁给村内专业人士管理,既解决了村内贫困村民的就业,又切实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同时他积极动员村内致富能手回村创业,带动村民致富。村民马见香已有10多年的运输工作经验,现有5辆欧曼牵引车,以前挂靠在其他运输公司里。今年王亚鲁动员她回村创办了鸿瑞物流运输公司,不仅一年节约成本20多万元,还租用村里的土地和办公室增加村集体收入。做好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外出学习和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计划将村南200亩成片的丘陵土地流转起来,成立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发展林果产业。利用现有资源,开拓新的营收道路。发挥好村内废旧养殖场所的作用,发展林下经济,引进食用菌养殖产业,吸收消化本村的劳动力,增加居民收入。
谈起尧前村的未来发展,王亚鲁信心百倍:“我们已坚定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村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建成村村干净、户户整洁的美丽乡村,培育出和谐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