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3日
首页
第01版:

为了我们幸福美丽的家园

——我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杨成梅

初夏的济宁,草木葱茏,麦浪起伏,蓬勃奋发的生机和活力,正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涌动。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市“1+233”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充分发挥济宁文化、农业、生态、乡村的组织基础和特色优势,突出产业为基、文化铸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济宁引领区。2018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我市荣获“山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单项奖。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时下,正是邹城市张庄镇大樱桃采摘季。放眼望去,3.5万亩大樱桃产业园汇聚了八方游客,他们都是为了树上的“金果子”慕名而来。“现在,我们只有一少部分樱桃摆摊散卖,大部分都是通过快递寄送或者商贩到地头收购,而且他们要的量都很大,供不应求。”说这话时,大樱桃种植户孙玉金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张庄镇积极创新销售模式,借助“互联网+电商”东风,助推张庄大樱桃发展步入“快车道”。高峰时期到张庄收购大樱桃的商户达30余户,日交易量达5万余斤,为种植户开辟了广阔的销售渠道。历经21年,张庄镇仅凭这一颗颗“小”樱桃,如今已发展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乡村振兴,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振兴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乡村振兴指挥部负责人介绍。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近年来,我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优质品牌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62家,发展势头迅猛。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2322”示范工程,重点打造泗河生态带、运河文化带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及以文化振兴为重点的尼山—圣水峪片区、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重点的微山岛片区、以循环农业产业为重点的黄河滩区3个示范区,培育20个特色镇、200个特色村,形成可推广复制的乡村振兴镇村样板,展现了农业与乡村旅游、精深加工业、电商物流、精品民宿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盼盼食品、无穷食品、益海嘉里等知名企业先后在济宁投资建厂,带动济宁农业步入中高端、迈向高水平。

让农村成为幸福美丽家园

果园吐翠、百花争艳、田舍掩映、阡陌纵横……随意走进济宁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

“车在山间过,人在画中游,真是惬意啊!”五一小长假,来自枣庄的游客马琳与朋友第一次来济宁,相约去曲阜尼山游玩,单是一路上的风景,就已经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实现“产业兴旺”,还要实现“生态宜居”。

从2016年起,我市规划建设了平原风光、滨湖水乡、滨河生态、丘陵风貌、山区景观等5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初步形成了具有济宁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组团。目前,全市已打造完成2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87个、市级113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28%。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市依托各村庄的发展历史、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民俗风情,注重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着力培育乡村振兴特色亮点,全力打造“齐鲁样板”。彰显地方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建设、农村治理中体现出来,发挥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优势,用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济宁乡村特色,做实做细“孔孟之乡”的乡村文化符号。突出乡风文明。把乡风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曲阜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乡村儒学讲堂”“善行义举四德榜”等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新风成为行动自觉。保留乡土风貌。在村庄规划上,尽量保留古树、古井、古庙、古房,充分利用这些乡土元素,展示村庄特色、保留村庄记忆,建设形成了邹城市上九山村、梁山县贾堌堆农家寨景区等一批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在村庄建设上,顺应自然环境,彰显地方建筑特点和乡土风格,尽量减少人为痕迹,让乡村美在绿色、美在自然、美在生态。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2017年4月19日,于保安被选派到金乡县鸡黍镇孔庄村担任村第一书记。不知不觉间,两年多的时间飞逝而过,但临行前单位领导的叮咛与重托仍在耳边——“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为村里干点实事。”带着组织的嘱托和厚望,于保安很快融入孔庄这个大家庭,成为孔庄村的一员。

于保安作为第一书记,主动扛起责任、提起“精气神”,着力发挥“尖刀兵”关键作用,组织全村干部群众,结合本村实际,群策群力谋划乡村振兴战略在孔庄村“开花结果”,让乡亲们尽早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微山县杨村设置内置金融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成立乡贤议事平台,充分发挥乡贤在村级重大事务协商中的智囊作用,每月召开议事会议,讨论村集体发展、矛盾纠纷、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乡贤志愿者的带动下,杨村创建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热情空前高涨,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承包了自己家的房前屋后,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装扮了整个村庄。

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实施基层党建“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2018年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324个。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发案”镇村创建,建成农村“和为贵”人民调解室6500个、实现村居全覆盖。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亿元,去年底509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基本完成省定标准下的脱贫任务。

活教材、新路子、新天地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果,那就是以党建统领密切党群“鱼水关系”,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为基层治理构建起扎实的群众基石。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实施新战略。勤劳的济宁人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鼓劲扬帆,努力前行。

图为泗水县圣水峪片区一隅。■记者 陈硕 摄

■记者感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史无前例地把这个战略写入党章,使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

这一战略的提出,代表着乡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将对乡村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济宁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深谙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其作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联系服务群众的强大机遇,坚持高点定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谋划,推动济宁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各项工作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全面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丽济宁、美丽乡村、美丽农业精美画卷一定会展现在大家眼前。

2019-06-03 ——我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综述 1 1 日报 content_666895.html 1 为了我们幸福美丽的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