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31日
首页
第06版:

地名乡愁回家路

张雪

在山东、河北、安徽乃至大半个中国,每逢问到老家是哪里的,都会不约而同说:俺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老鸹窝搬来的。“老鸹窝”,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文地名。

地名的诞生要早于国家的出现,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地名内涵十分丰富,信息量远远超过地名文字本身,经历了从约定俗成到法定规范的过程,是区别于其它地方的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韵味,赋予着不可再生的文化积淀,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的“化石”,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等地方特色。

邹城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古时邹城主要街道,历代《邹县志》都有明确记载。从1950年起,基本以古城墙基为路基,修筑了环城路。一个城市的街道名称,不仅起着指路导向的作用,也向世人展示着这个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品位,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邹城市基本保持原貌的,当属现在第一实验小学附近的几条街道。这些长长的街道是老邹县城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房屋虽然破旧了,很多原貌已不在,但仍能看出老城别样的韵致。

在一面路北的青砖墙壁上,钉着一块地名牌,蓝底白字写着“电灯房街”。这条街的名字可以追溯到1922年,邹县商会在北门里组建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当年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年发电量仅能供应城中几条街道的富户和工商业户照明。从那时起,邹县城开始告别烟熏火燎的燃油灯,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这是邹县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邹县供电和照明应用的新纪元。

塘子街,邹城最早的公共澡堂开设地。辛亥革命后不久,田黄拐子河的来家,在邹县开设名为“暖香春”的澡堂,一次可容纳十几位客人洗浴,这样人们在冬天也可以洗澡了。虽然洗澡是现在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但在没有什么公共设施的当时,公共浴室的出现折射了城市的进步。后来澡堂边的小街被命名为“塘子街”。澡堂虽然没了踪迹,名字却流传下来。

这些沿用多年的老地名,对城市的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作用,像桥上庙街、房家窑街、小寺街、清真巷、马鞍桥等等,这些存在了上百年的老地名,不再仅指一条街、一座桥,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它们生长着这个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居于此、长于斯的人们的乡愁寄托,也能让在外打拼的人找到回家的路。

2019-05-31 张雪 1 1 日报 content_665773.html 1 地名乡愁回家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