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31日
首页
第04版:

在这里幸福成长

■本报记者 刘项清 本报通讯员 吴海波 摄影报道

在市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有这样一批孩子: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知道是谁,他们又是万幸的,因为在这里他们得到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关爱。在福利院他们曾经受伤的心灵得到细心抚慰,先天残疾的身体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治疗,在这里他们幸福快乐成长,在这里他们拥有了家的温暖。六一前夕,记者走进市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用心感受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月29日,儿童福利院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六一联欢活动精彩上演。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福利院老师、工作人员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玩游戏、吃蛋糕……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幸福和快乐洋溢在每一位孩子的脸上。几位年幼的孩子偎依在老师的怀里,撒着娇。年龄稍微大点的孩子则懂事的把蛋糕送到老师手里,场面十分温馨感人。看得出来孩子们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在儿童福利院他们是无比幸福的。

孩子们的幸福快乐背后,少不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民政部门的关注,更少不了福利院老师的辛勤付出。作为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型的儿童福利机构,单纯的养护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孤残儿童成长的需要。福利中心积极探索医疗康复、文化教育、心灵抚慰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养育新模式,为孤残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福利中心精心锻造了一支有爱心、有学识、专业化的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在日常护理方面,医护和保育人员实行昼夜24小时正常上班,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巡视,并做好护理记录,确保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安全舒适。在饮食方面,专门成立了营养膳食组,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口味情况,制定每周食谱,确保了饮食营养健康;福利中心充分发挥“明天计划”窗口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孤残儿童接受手术治疗,孤残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她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中心按照普通学校标准分别制定了教学方案和课程表,满足了孤残儿童接受教育的愿望;为了使孤残儿童幼小的心灵得到更好的呵护,福利中心探索实施“亲情抚育”服务模式。模拟家庭生活环境,通过居家式的养育方式,使孤残儿童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像社会上正常的孩子一样得到家的温暖。”市福利中心主任侯亚男这样对记者说。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相信有了这样一个专业、爱心的团队,福利院的孩子们生活得将更加幸福,迎接他们的必将是阳光灿烂的明天。

2019-05-31 1 1 日报 content_665757.html 1 在这里幸福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