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王文利 通讯员 陈得印)近年来,我市以推进道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优化运力结构,大力推进货物运输经营集约化建设,着力提升道路运输发展质量和服务效能。
积极发展农村交通物流。鼓励“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网点建设和公交车捎带业务,在全市城乡公交线路上开展了公交车捎带快件业务,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加盟营业网点;我市先后将微山、汶上、邹城、金乡列为四个农村物流试点县,建立起县级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和农村物流网点三级物流网络。
推进全市道路危化品运输车辆本质挂靠经营和运输介质不符整治工作。更新38辆介质不符罐式车辆,取消2家不符合运营资质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其余10家危化品运输企业全部达到了“五统一”标准,并顺利通过了第三方的评级评价。
积极开展甩挂运输。2010年交通运输部将我市交运集团海天物流作为全国甩挂运输试点单位,2016-2018年我市确定市级甩挂运输企业9家,共投入1205辆牵引车,2956辆半挂车,在103条线路上开展甩挂运输业务。
探索发展“司机之家”试点。确定兖州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济宁金德物流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为“司机之家”试点单位,探索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的“司机之家”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