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尤明文
在泗水县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城际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内,一排排全自动机械设备正在焊接制造轨道部件,该公司项目中的FRC地铁疏散平台及微型槽廊生产线为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为国内唯一的全生产线。“新项目的投产,使产能从1.5万吨提升到5万吨,质量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公司董事长张勇说。
该项目是泗水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的一大成绩。今年以来,泗水县聚焦重点,抓住用好机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泗水落地见效,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泗水答卷”。
在项目建设中,该县聚焦高新技术创新和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发展技术水平行业高、具备强大发展潜能和市场竞争力的项目,走出一条具有泗水特色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
该县始终坚持工业首位意识,从政策扶持、涉企帮扶、专班培育、企业家队伍建设、融资服务及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努力营造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氛围。该县立足实际,从政策、服务、环境三个层面,强化政策支撑,对省支持实体经济45条等政策制定详细的对接落实方案,广泛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协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提升涉企服务,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泗事如意”放管服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推进企业梯次培育,充分发挥4个服务专班作用,对确立的10家骨干企业、10家高成长性企业、10家上市后备企业和10家“僵尸”企业贴身服务,确保四类企业培育早见成效。形成服务企业的系统合力,加快培育泗水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体系。
济宁鸿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该县食品加工行业的一个标杆,它是一家集肉禽标准化养殖、屠宰分割、食品加工、餐饮连锁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项目总投资3.7亿元,生产线采用了国内领先的自动化设备,调理品车间、酱卤车间、休闲食品车间、冷藏库、保鲜库已建成投产。”公司董事长王德定说,该项目的实施是“从基地到餐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由良种孵化、标准化养殖、屠宰分割、到熟食加工、国内直销、外贸出口全产业链生产模式。
为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在泗水落地生根成长,该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指挥部推进重点工作机制,挂图作战、强化督查,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面提升。
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该县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总抓手”,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做好“存量变革、增量崛起、跨界融合”三篇文章,加快24个纳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121个列入县项目库的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确保“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聚焦“3+5”产业,以“强链补链”为抓手,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每年在北京、上海、杭州等重点城市召开4次以上集中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困难企业脱困、涉企服务提升”三大工程,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筛选50个重点项目集中推进,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盘活“僵尸企业”实现“腾笼换鸟”,促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改造食品、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该县全面推进经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实施开发区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镇街“双创”产业园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助力园区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对重点建设项目审批推行“一会三函”模式,继续梳理问题清单,梳理一项、落实一项、改进一项,全力打通改革各种难点堵点卡点,确保提早实现“3330”目标,着力打造“五最”营商环境。
狠抓作风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保障。该县始终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既脚踏实地、实干快干,又保持激情、富有闯劲,以百科(室)效能提升、作风建设察访、营商环境监测、电视问政问责四大行动为抓手,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推动基层工作规范、干部履职规矩,形成“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