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7日
首页
第02版:

(上接1版)“要说起记忆中最深的,当属有一天傍晚,邻村一名青年急匆匆地拉着一辆地排车来到卫生室。车上躺着他的妻子,捂着肚子,疼得满头大汗。我仔细问诊检查后,发现这名患者是因宫外孕导致剧烈腹痛。情况十分危急,一旦大出血将有生命危险,必须赶紧去大医院治疗。”孟凡珍回忆说,当时青年听了非常着急,又面露难色,一是他带的钱不多,二是家里也没钱,再去找人借也来不及。“我一听,马上对那位青年说,别说家里没钱,就是有也不能再回去拿了,当前最紧要的是送患者去医院。”孟凡珍马上叫来妻子王四姣,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王四姣赶忙拿出第二天准备进药的2000元钱交给青年。

“当时,患者腹痛特别厉害,病情严重,那个年代没有120急救车,用地排车又太颠簸。我急忙找来几名青壮年邻居,把患者抬上,直奔市里大医院。”孟凡珍告诉记者,他直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25里地,他们花一个多小时赶到了。一路小跑,一秒都不敢耽搁,“我们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大口喘着气,说不出一句话来。”几天后,那名青年提着一兜水果,揣着2000元钱来到卫生室。他感激地说:“多亏了孟大夫,救了我媳妇一条命,当时医院大夫说,再晚到一会她就没命了。”面对青年激动的话语以及手中捧着的2000块钱,孟凡珍并没有收,他觉得自己不急着用钱,能帮一点是一点吧。“在那个年代,20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但在生命和感情面前,这些钱不重要。”孟凡珍说。

勇于担当守护乡邻健康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孟凡珍定期为邻近小学的师生义务健康查体,经常带着礼品、药品回访一些家庭贫困的患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他还时常惦念着一些老模范、老革命,定期到他们家中义务查体,为他们做健康指导。

唐口街道加河村李玉美老人是五保户。孟凡珍不光给老人免费看病,还与老人结下“亲戚”,经常和妻子孩子去老人家中,做做家务聊聊家常,逢年过节送上礼品和慰问金,让孩子们在为老人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在行医的过程中,我经常见到一些家庭贫困的患者,付不起医药费,我与妻子商量后,拿出家里全部积蓄,设立了‘100万孟凡珍慈善医疗救助基金’,免费救治低保家庭成员、五保老人、三无人员,尽力解决他们看病难的实际问题。”孟凡珍说,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称赞。有人表示不理解,孟凡珍觉得这都是该做的,任何时代都需要勇于担当者,需要甘于奉献者。

他和妻子王四姣,于1991年1月结婚,至今已28个年头。这些年来他俩相敬如宾,善待孩子,关爱老人,热心助人,和睦邻里,没红过一次脸,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卫校毕业后,为了减轻他的工作压力,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卫生室工作。二女儿2018年7月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现在北京空军某部服役。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孟凡珍表示,他相信两个女儿必将不负新时代,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因为他们的家风就是——甘于奉献,勇于担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风可以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相信在这种力量的带动下,社会上会涌现出越来越多这样的好家庭。

2019-05-27 1 1 日报 content_663312.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