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鲍童
本报通讯员 邹灵 摄影报道
自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城区不少街道社区涌现出许多特色“市民学校”,这些学校并没有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也没有专业的教师管理,但却格外受居民喜爱,聚在一起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在社区市民学校里,有带领市民读好书的文化书屋,有市民生活常识的家长课堂,更有受网格员影响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课堂。“市民学校”已经不局限在一两间小屋之中,传播良好素质、传递正能量的课堂,而已在社区各地遍地开花,俨然成为市民素质提高、城市品质提升的“加油站”,更成了一道城市文明风景线。
优雅书屋 带市民读好书
5月19日上午,在任城区古槐街道关帝庙社区服务中心二楼的会议室内,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听老师对毛笔书法练习要点的讲解。培训教师为孩子们讲解了毛笔的握笔姿势和使用技巧,并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社区里面开办的‘市民学校’挺好的,我们家长想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爱好,让孩子们课余生活丰富点,没想到社区里还专门请了老师来教书法。”社区居民高凤英说。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的文素养,关帝庙社区借助辖区内泡宝产业园“先锋文化”书吧内的优雅环境,定期开展社区市民学校活动。“书吧藏书大约有3万余册,居民可以免费前来查阅。另外,书吧每周还会组织读书会、国学讲堂等活动至少三次,每次活动都有近150人参与。”书吧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书吧成立1年多来,参与活动的成员已从本社区扩大到周边各社区。“与其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相比,还是到书吧参加文化活动更有意义,不仅能学习文化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素养,更能引导汉字学习读书。”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周末或寒暑假都会带着孩子过来参加活动。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社区公益课还是书吧读书会,此类公益文化活动在关帝庙社区时常举办,也已成为大家身边不可缺少的陪伴。虚拟的“市民学校”,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落脚点,真实地为居民提供着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
打造心灵港湾
关爱青少年成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今年,关帝庙社区市民学校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抓手,从“爱的港湾”“育的港湾”“心的港湾”“乐的港湾”“绿的港湾”五方面着手,在关爱行动、教育内涵、心理素质、美化社区等方面开展“心灵港湾”服务,致力打造“心灵港湾”特色市民教育学校。
记者了解到,社区“市民学校”打造了一批志愿者帮扶队伍,力所能及地为居民提供贴心的志愿服务。社区了解到青少年教育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为此,社区“市民学校”成立了“托起明天的太阳”领导小组和志愿服务队,招募专业社工,设计活动项目,为关爱青少年成长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借助“市民学校”这一平台重点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传承国学经典;开展公益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给予和奉献的快乐;促进能力提升,培养孩子们自救和消防意识。5年级的陈元磊同学就从中受益颇深,“我参加了市民学校建立环保义工‘志愿服务队,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还了解到做好环保的重要性,以后我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社区宣传环保、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去。”
加强对辖区青少年关爱的同时,社区也尤为注重对家长的帮扶教育。社区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开展相关课题讲座,为家长解决教育中遇到的疑惑,引导家长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和心理需求,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市民学校”无处不在
“退休在家了,除了照看外孙女,平时没啥事,我就去参与社区的活动,站岗执勤、清扫垃圾,都是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也是给家里的无论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曹阿姨告诉记者,在现如今的社区管理上,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无处不在的正面宣传,越来越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也是市民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关帝庙社区市民学校坚持以居民生活问题为导向,适时开展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市民学校不仅定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科普教育进社区”活动,还发挥教育内容灵活的特点,适时在社区路边、居民密集地等处,针对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不文明习惯等开展素质教育。
日前,针对老旧小区线路老化、乱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等现象,社区工作人员联合消防人员逐一排查小区消防设施,携带火灾应急器材,现场向居民普及消防知识和火灾应急措施。而像曹阿姨这样的热心居民也都加入到这一群体当中。以前经常从四楼向下扯绳子充电瓶车的江大爷,在多次参加过消防讲座后认识到了其危险性,加上像曹阿姨这样的老邻居们的宣传,江大爷表示以后肯定会在正规充电桩的充电。
社区市民学校经常宣传“人人都是监督员”“争做文明社区”等文明意识,不少居民已了然于心。在社区服务大厅设有民情意见信箱,居民发现社区内存在任何问题都可将意见反馈至信箱内。部分居民针对社区少数人出门遛狗不牵绳、宠物排泄物不清理等现象,用手机拍下这些不文明现象,将照片送入民情信箱。社区工作人员将照片张贴至社区宣传栏曝光,给居民讲解不文明现象的危害,鼓励居民互相监督。居民的文明素质在点滴小事中得到提高。社区旨在营造一种随处都是市民学校的氛围,随时随地皆可对市民普及文明知识。
“平常有什么困难,往社区里打一个电话,社区的工作人员就会很及时地过来帮忙。而有的时候,楼里的住户自己也会组织起来,维护楼里的卫生,帮助邻里等。社区帮助和影响居民,居民也会回馈社区,社区和居民之间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关帝庙社区网格员魏冉说。这些无处不在关怀和帮助,却又潜移默化影响着居民,让提高市民素质的课堂延伸至社区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