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兖州讯(通讯员 代传春)“虽然实现了整体脱贫,但脱贫根基依然不够牢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的问题。”新驿镇扶贫办负责同志说,镇党委政府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突出问题导向补短板,做强优势项目固根基,聚力推进高质量精准扶贫。
针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政策宣传不到位、精准脱贫办法少、动态管理不及时等问题,对“双熟悉”工作等内容进行再培训再安排,随之组织联络区、镇、村三级共340多名联户帮扶干部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对建档立卡户重新填写精准扶贫入户调查表,在进一步精准调查的基础上,因人因户建立台账、制定帮扶措施,引导扶贫对象树立发展意识,增强脱贫信心,切实提高扶贫精准度。
“我在这里打工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还不耽误照顾家人,现在日子过得舒心多了。”在新驿镇扶贫基地——兆福果蔬合作社打工的帮扶对象王清和高兴地说,“能干上这份活,有这样的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多亏了镇村帮扶干部给俺添的心劲儿。”
激发扶贫对象内在脱贫动力,是精准扶贫要义之一。对此,新驿镇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累计组织开展贫困家庭成员就业技能培训5期,同时加强对扶贫脱贫典型事迹的宣传,让身边人现身说法,激励扶贫对象切实转变不愿主动脱贫、坐等救助等“贫困”思想观念,树立“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的新观念。目前,通过建设扶贫基地,设置扶贫公益岗,提供“富民生产贷”等形式,积极为扶贫对象创造就业岗位,全力推进“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攻坚行动。“一开始,总觉得日子过得没有多大指望,抱着过一天少一天的想法,坐等救济,是帮扶干部的教育引导让俺认识到,经济上的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精气神一旦穷了,俺这个家那才真叫没指望了”王清和感慨万千。
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脱贫,才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为切实保证持续提高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新驿镇在认真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相衔接、实施光伏扶贫的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合力开展社会力量“一对一”“一对多”结对扶贫。据统计,近年来仅争取到第三方企业救助就达到87户197人。
新驿镇坚持把“严”字贯穿到精准扶贫全过程,坚持对所有村的扶贫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帮扶措施、脱贫效果“四公开”,特别强化扶贫资金、项目阳光化管理,组织镇纪委监察室、扶贫办、财政所、民政办等部门成立专门班子,实施全方位监督,对挤占挪用、雁过拔毛、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迁就,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