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金乡讯(通讯员 李爱国)“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底数,因户施策,因人施法,全面提升了脱贫攻坚整体水平、提高了脱贫质量。仅去年我镇就有200余户贫困户成了‘上班族’,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谈及促进贫困户就业工作,金乡县胡集镇党委书记赵磊如是说。这也是该县大力实施贫困户技术培训工程,促进贫困户就业的一个缩影。
贫困户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就业难、竞争力弱、就业不稳定等问题。为切实让贫困户“拔穷根”“脱穷帽”,该县扶贫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户施策、因人施法,确保了他们精准就业。“真是太感谢政府这项惠民举措了,自从俺参加了电工培训班后,镇上还为俺介绍了一份工作,现在俺在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一家企业干技术工,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公司还为俺缴纳了养老保险。”家住卜集镇邱洼村的贫困户邱勤华告诉笔者。“我们一方面对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登记备案,联合人社部门大力实施贫困户技术培训工程,免费培训贫困户,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另一方面收集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金乡经济开发区和济宁市食品工业开发区‘三大工业园区’各大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为他们搭建就业平台。同时我们把‘扶贫车间’都建在县城周边和镇街,让更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赚。”该县扶贫办主任李俊涛如是说。据悉,去年以来,仅该县“三大工业园区”的企业就安排贫困户达600余人,使他们脱了贫、致了富。
该县人社部门还联合县妇联,积极开展烹调、面点、美容、美发、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在金乡县华夏职业学校设在孟店村的培训点,30余名参加培训的学员正在进行面点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们已逐渐掌握做面点的步骤和要领,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各种不同造型的花样面点。“赶上党的好政策,在家门口能免费学到一门手艺和技术,艺多不压身,今后俺打算在县城开家面点店。”该村妇女张凤芹开心地说。据了解,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技能培训力度,优化劳务输出渠道,并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工作力度,通过培训促进贫困家庭尽快脱贫,真正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