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昌臣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是从局部到整体,从当前到长远的步步深入。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乡村振兴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成色和质量。贫困户、贫困村不脱贫,乡村振兴就不充分、不完整,也就谈不上全面振兴。
近年来,全市各级紧抓政策落地,强化问题整改,提升作风标杆,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基本完成全市脱贫攻坚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在规划任务、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以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一是抓好规划的衔接。按照市里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镇体系规划和乡村规划,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产业项目、公益设施、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对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抓好政策的衔接。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行业扶贫资金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切块分配到县市区,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充分利用富民生产贷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有关政策,加大富民生产贷发放力度,促进涉农企业发展和贫困户带动双向提升。三是抓好组织保障的衔接。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体考核的体制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决策议事工作机制,实现工作有效有序协同推进。
在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创新的同时,始终不渝地把克服陈规陋习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逐步解决因婚丧嫁娶致贫的社会问题。比如:“生不起”的问题,一些地方重男轻女,越穷越要、越要越穷,形成恶性循环。“娶不起”的问题,有的地方彩礼过重,“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有的家庭一下就被掏空了,有的甚至还背了债,举步维艰。“还不起”的问题,请客成风,升学宴、当兵宴、谢师宴、生日宴、盖房宴、搬家宴,五花八门。“死不起”的问题,有些子女重葬轻养,丧事大操大办,花钱不少,摧残身心。对这些,群众不喜欢,还得随着来。下步,要通过文化振兴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从教化群众、淳朴民风入手,发挥“孝、俗、贤”的作用,形成文明新风尚。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市扶贫开发办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