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国庆
济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城市。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取得新进展
曲阜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项目进入国家文化战略,省政府专门出台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实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配套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重点编制了2019—2021年期间的规划、产业项目、配套建设3大系列、17个重点项目,着力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打造成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国际级论坛;加快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成立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创新举办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中华母亲文化节等重大节会,央视2018春晚和秋晚分别在曲阜和尼山设立分会场和主会场,有力促进了传统文化普及推广、研究阐释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创新政策做优环境激发新活力
规划了“一核一带四区”文化产业发展布局,设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出台《济宁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明确了招商优惠、税收减免、用地支持、财政扶持、投融资和人才激励等30项政策措施,对新引进境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旅游开发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政策予以支持,其他新引进企业,首次投资过1亿元,自建、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的,由受益财政给予补贴,每年最高30万,可连续补贴3年。连续举办三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向全球征集作品近2000件,对优秀获奖作品作者优先纳入省“金种子”孵化器进行研发量产和创业扶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600多万元,举行各类公益文化活动近3000场,参与群众达400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2400多万元,受益文化企业100多家。
突破项目集聚优势蓄积新动能
全市涌现出政德教育、国学培训、出版发行、旅游演艺、创意设计、工艺篆刻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文化产业项目100多个。北京爱奇艺、孔子家园·儒源春秋耕读文化体验园、安徒生童话主题小镇、济宁复兴之路文化科技主题园、鲁源小镇等多个重大文旅项目先后成功签约。尼山圣境一期工程、孔子博物馆、济宁市文化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济州古城破土动工,运河文化带建设启动并实施,一批成长性好、牵动性强、辐射面广的文化产业项目正成为济宁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