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3日
首页
第07版:

答好新时代育人命题

■济宁市第七中学校长 冯昌平

大德大爱大情怀,寄托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对时代新人的期待,也是对时代新人的呼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我们面对的教育课题,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新时代育人命题。

济宁市第七中学一直致力于多维育人模式,为祖国润育有为少年,提出了“道德魂、中国心、创造性、合作力、怀天下”育人目标,就是让学生成长为具有“道德魂、中国心、创造性、合作力”的全民优秀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地球村魂、宇宙乡情”的未来精英人才。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更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育人,创新育人。新时代、新视野、新征程,七中人遵循着教育规律,探索着孩子成长诉求,洞察着孩子灵魂的萌动,从“树德、铸魂、塑能、立人”四个维度,进一步探索、践行、体悟、创新,为祖国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树德

浇花先浇根,育人应育心,育心之根本是育德、树德,对孩子树做人之道德,为人之品格,把真善美的种子埋入孩子的心灵,植入孩子的大脑,利用各级课程、各类课堂、各种活动唤醒、启迪、濡染、熏陶、催生、带动孩子树立讲文明之德、知耻辱之德、懂感恩之德、明诚信之德、辨是非之德、敢担当之德、求理真之德。树德是树人之要,是树人之根本。

铸魂

首先铸教师之魂,让教师自觉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师有魂方可能胜任承载传播知识、思想、真理的责任,能胜任承载铸就时代新人之魂的大任。

铸学生之魂,在孩子大脑和内心深处,烙印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熔铸爱家爱国、爱党爱民、爱社会主义之忠魂,熔铸览世界、怀天下之雄魂。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成为具有爱国忠魂、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怀的时代新人。

塑能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这里的关键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我们要站在时代高度,多维度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不仅把目标定位在“为学生4年初中生活着想”,更要定位在“为学生40年”着想,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由一代代新人去筑梦,去圆梦。为一代代“筑梦人”塑能,便是我们教育人不可推卸必须担当的时代大任。

立人

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四维立体工程。学生的成长品格来源于家庭品格、学校品格和社会品格,又反作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培养的时代新人不仅能自立,更要能“立人”。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就是一所学校,播洒学校精神,传递正义能量,融酿良好社会风尚,筑造命运共同体。“立人”之要,不言而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兴盛。共同坚守理想信念,追逐百年以来的中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希望在少年,重任则在教育。我们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立于民族复兴的视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扎根于孩子中间,传播善良与正能,转接道德之基因,厚植爱国之忠魂,塑造民族担当之力能,使之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引路少年孩童向着太阳奔跑追梦,奋笔答好新时代育人问卷。

2019-05-13 1 1 日报 content_658840.html 1 答好新时代育人命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