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宁 党金鑫 李壮志
近年来,邹城香城镇以党建为引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抓重点、破难点、树亮点,大力推进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该镇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加快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把抓班子、强队伍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每月坚持抓好3号培训日和5号党员活动日等活动。认真抓好村干部轮流坐班、村级事务规范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党员星级化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重点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落实力、组织力和服务力设计主题活动,创新开展工作。深入开展以“党建+”为主题的党建示范片区创建工作,依托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打造泉山村“党建+美丽经济”、西刘村“党建+乡村旅游”、北齐村“党建+社区服务”、小莫亭村“党建+乡贤治理”等名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积极开展“村级观摩评比”、“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全面转作风,全力促提升”等活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围绕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创新实施多种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多项评选等工作,逐步建立乡村治理道德约束机制。
锻造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该镇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一批特色产业项目。依据镇村生态资源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已形成老龙湾寿星梨、东张沟长红枣、泉山、张桃精品葡萄、泉山沟精品民宿、泉山沟美食等产业项目,每年可为相关村庄平均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同时,率先在该市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了100个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产业振兴提供内生动力。积极发展各类农村经营合作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176家,入股土地2456亩,带动非合作社成员流转土地1.5万亩。培养和招引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积极与本村返乡大学生、务工人员、经商人员联系,引导他们回家乡就业创业,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先后组织家政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20多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0多人次。邀请10多位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建设了邹鲁生态园、银河制造等项目。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定“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子,打造了洪山流域万亩优质林果基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等七大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游,以“邹东深呼吸、醉美香城游”为品牌,积极招商引资,引导泉山沟寻与兖矿信达酒店合作共建精品民宿,大力发展民宿餐饮和教育培训产业。招引阳光华沃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了狼舞山休闲度假区和康养小镇,游客量达到130多万人次。
擦亮乡村振兴品牌名片
该镇坚持树立工作亮点,把建设村强民富、村美人美的美丽乡村作为生态振兴必由之路。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厕所革命,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打造整洁有序、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乡村。依托镇文化中心建设了香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各村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和移风易俗活动,抓好精准扶贫和弱势群体关心关爱工作,倡树文明社会新风。按照“北方乡土气息、生态田园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定位,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突出山水风情特色和乡土文化灵魂,将优美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有机结合,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催生出幸福北齐、缤纷石鼓、清凉泉山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镇百分之四十的村庄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区一业”的发展新格局。